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高校内部多部门、多主体,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性功能、综合性效力。通过构建系统(高校)—组织(思政学科)—个体(协同主体)“三层一体”的协同育人框架,激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动力,在全面把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实然状态前提下,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路径,进而精准施策发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探讨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的特征和结构,采取针对性优化举措,增强运转动力,旨在提高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标讲好思政课、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的首要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锤炼过硬的政治素养站定讲台,培育高尚的情怀素养站稳讲台,练就扎实的教学素养站好讲台,牢筑深厚的科研素养站实讲台。在共筑核心素养提升体系的实践中,要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以营造优良从教环境,优化协同培训体系以助力教师持续成长,聚化成长内驱动力以提升教师素养魅力。  相似文献   

5.
各高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无论从数量、结构、教学科研和教育培训等总体情况,近几年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系统地从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来看,还是不尽完善和理想,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根据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继续教育明确提出的有关要求,需要从形式、内容和机制等各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深入研究,积极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以及提升职业幸福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来看,在反思性教学运用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化反思意识淡薄、教学反思方法单一、反思性教学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等。因此,在实施反思性教学中,通过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意识、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方式方法、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反思教学培训体系和注重培养研究型教师等方式,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开放式课堂培训教师,是湖南省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模式。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相比,"开放式课堂"培训模式呈现出原生态、开放性、研讨式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是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AI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深刻改变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形态,使师生关系民主化、人机关系交互化、教学形态智能化。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和定位面临重塑。在AI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素养提升的重点是培训教师掌握赋能教育的智能技术,难点是创新人机协同建构“智能+思政课教学”,目标是以知识重构坚定价值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迎接“智能+思政课”的挑战,以圆满完成新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探讨:政治素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首要标准,教学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保障,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坚实基础,职业态度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关键要素,个人特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个性要求。基于对187篇学术期刊的分析研究,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招聘配置、培训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从新时代大学生鲜明的特点出发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要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要培育教师这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国家和高校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搭建良好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完善制度,同时建立教师培训体系~([1])。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1.
协调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是其应有品性。其中,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宪法利益调整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构建利益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是宪法利益调整功能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利益的相容性和冲突性两个维度诠释了产业转移中区域利益协调的内在机理,以广东省产业转移实践为例,梳理了产业转移中区域利益协调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转移实践中进行区域利益协调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机制既是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并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有效的法制协调机制将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各方在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协商沟通,统一立法、执法和司法标准,减少法律冲突,确保法律适用的平等和一致,从而推动本地区整体的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环渤海地区各参与主体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规范有效的联席会议、磋商谈判、协定等法制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统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统计的职能作用愈加明显。统计是一项社会综合计算、计量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种因素,需要组织与协调。同时,统计又是一项科学活动,讲究工作质量和专业技术。抓紧抓好统计工作的每个环节是进一步发展统计工作的根本所在,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丰富的成果,并成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以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仍然面临着各方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长效机制缺乏、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人员交流障碍以及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政策落实,创新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完善产业创新链条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对丹江渠首景区概况、社区居民基本状况、社区发展情况、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的态度和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开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基于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景区开发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进行尝试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way in which EU policy‐making operates, explains the relev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analyse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Commission has advanced policy‐making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ince the Lisbon Summit. The article reviews in particular the alleged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 in education and, second, the notion that the EU advances ‘slowly and persistently’ in its acquisition of competenc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8.
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犯罪包括非法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我国刑法对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犯罪的转化不够彻底。我国刑法应完善对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规定,应增加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腐败有多种成因因素,其根本原因关涉到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利益问题。本文在对利益冲突与学术腐败泛化的基本阐述之上,对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和高校学术评价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利益机制,整体化、制度化解决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基本思想。并强调,利益协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制约我们有效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城市就业容量增加趋缓、农村劳动力日增且素质低下、乡镇企业由于分散而面临困境等诸多现实问题面前,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