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体大事纪,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清代官修文献,记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代沿袭旧制,新皇帝即位后即临时开设实录馆纂修前朝实录。清代12位皇帝,有11位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虽未用实录之名,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相似文献   

2.
<正>《清圣训》是清代皇帝谕旨诏令的汇编,是记言类官修史书。有清一代12位皇帝,除逊帝宣统外,纂修了11朝圣训。前10朝各有满、汉两种文本,光绪朝只有汉文本。圣训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涉及敬天法祖、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百官规范、文治教化、恤民劝农、招降怀远等等,充分反映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执政理念。《清圣训》始修于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并自此形成新帝登基即开圣训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圣训之定制。自康熙起,圣训的纂修改归实录馆而不再设圣训馆,实录告成原班人员续修圣训。圣训馆、实录馆都是临时机构,书成即散。  相似文献   

3.
清沿前制,新皇帝嗣位,即开设实录馆,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每朝实录告成后,例须缮写正副本5份。依装潢及开本大小,可分为大红绫本2份,小红绫本2份,小黄绫本1份。东北乃满族龙兴之地,为示尊祖,乾隆以降,例将一份用满汉两种文字誊录的大红绫本《清实录》送至盛京①庋藏。实录作为专门记载皇帝言行与朝章国故的官修史书,地位十分尊崇,  相似文献   

4.
顺治元年(1644),清入关定都北京,《满文老档》原本作为重要典籍被带入紫禁城,深藏于内阁大库,密不对外,鲜为人知,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乾隆六年(1741),距新满文替代老满文已有100多年之久,当时能够阅览和看懂《满文老档》原本者已寥寥无几.据说,乾隆皇帝对此深感不安,唯恐长此以往人们会遗忘满洲文字的来源,或...  相似文献   

5.
徐雪凡 《图书馆》2006,(1):118-119,54
《西厢记》版本的考证,蒋星煜先生的《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尽为精到、周详。其中涉及浙江图书馆的藏本,但未顾及全部。浙江图书馆是《西厢记》收藏的大户,不仅数量可观,且有罕见的明刊本,本文则专就浙图藏本《西厢记》的版本作些补考。  相似文献   

6.
《文苑英华》是中国古籍中四大千卷书之一。本文介绍了《文苑英华》的版本概况,并揭示该书用福建官府公文纸托裱书皮的最新发现与文献学界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7.
肖婷婷 《兰台世界》2022,(1):F0003-F0003
《清实录》或称《大清历朝实录》,是记录清代历朝皇帝执政活动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编修实录系延续唐以来旧制,《清实录》的编修自清太宗皇太极始,此后凡承嗣皇帝即位,均依例开设实录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实录。实录以各朝皇帝庙号、谥号命名,如康熙朝实录名为《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清实录》的编修主要依据谕旨、题本、奏疏、起居注等原始资料,采用干支纪年,按时间顺序逐条记述皇帝的施政大事、日常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旗务、民族、外交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详尽,是我国现存历代实录中最完整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1月6日,省档案馆在辽宁会馆举行《清圣训》出版首发式,省档案局(馆)长孙成德出席并作讲话,副局(馆)长赵焕林主持仪式,省内著名清史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仪式。  相似文献   

9.
薄晓婧 《图书馆界》2023,(5):51-56+94
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藏山稿外编》,为明遗民徐芳的文言短篇小说集。1670年,徐芳将此书交与郑侠如阅读,后藏于郑氏通德堂。1888年以后,丁丙从郑氏后人手中收购此书,藏于八千卷楼。1907年,此抄本被端方出资从丁丙后人手中购买,藏于江南图书馆。后馆名几经改易,最终定为南京图书馆。此抄本源自涵盖徐芳所有散文与小说的《藏山稿》,徐芳为了将散文与小说相区分,于是抄录所存小说,编为外编。  相似文献   

10.
正《清实录》是记载清朝历史的重要编年体史书。清朝重视实录修纂,新君即位后,都要设立实录馆,纂修前代皇帝实录。按清朝实录纂修制度,《清实录》形成多个版本,依装帧和开本,分为小黄绫、小红绫和大红绫3种。小黄绫本是进呈皇帝御览的本子,经皇帝御览改定后,作为缮写4份红绫本的母本;小红绫本2份,一藏乾清宫,一藏内阁实录库;大红绫本2份,一藏皇史宬,一藏盛京。除盛京藏《清实录》仅有满、汉两种文本外,宫藏《清实录》均有满、汉、蒙三种文本。前人已对《清实录》的版本、内容、价值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究,尤其是谢贵安的《清实录研究》一书,对《清实录》进行了全面、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但就皇史宬藏《清实录》来说,其存放、补缮及"紫绫本"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清末,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力衰微,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俄两国更是把东北地区当作它们掠夺的首选目标.列强掠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它们同样渴望占有和控制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是学界通行之校勘本《明太祖实录》的底本1,原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乃清初明史馆诸人所抄,因抄写在红格纸上,遂称之为"红格本"。此本是明代内府所藏《明太祖实录》原本的誊抄本,内容直接承自原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然因其抄写年代尚不明确,颇不便于相关学术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文献本身入手,先辨明其版本性质,再探讨其抄写年代,认为此本是顺、康年间的抄本,抄写时间开始于顺治年间,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之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研究古籍,就不能不讲到版本。我国的印刷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而古籍的版本不少,一种书往往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在雕版印书发明以前,书籍都是手写的。我国雕版印书起于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技术才逐渐传入我国。因此,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形成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等)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档案材料是清历朝实录纂修的主要依据。实录馆借助政府权力,在史料征集方面享有诸多便利,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内阁大库、皇史宬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署的文书档案资料,实录馆官员都有权调阅。大量一手档案资料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清实录》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清沿唐以来旧制,新皇帝嗣位不久即下令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有清一代,包括《满洲实录》在内,共纂成从太祖至德宗11朝的12部实录。虽然每朝实录的纂修背景、纂修过程各异,但在长期的纂修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纂修程序。本文主要运用相关档案资料,对《清实录》的纂修程序作一系统考察。一诏修调人择定馆址按惯例,新皇帝继位后便筹备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主要包括钦定纂修人员,组建预修队伍;阐述纂修意义,提出纂写要求;择定馆址,并着手进行腾移修缮。  相似文献   

16.
《清实录》作为大型官修编年体史书,受多种因素制约,在缮校、选材及体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清实录>作为大型官修编年体史书,受多种因素制约,在缮校、选材及体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秦汉时期不甚称引。魏、晋以降,玄学兴起,魏晋文士,喜谈老庄,蔚然成风,《庄子》一书始而盛行。晋朝为《庄子》作注的有向秀、郭象、李颐、李轨等,各种注本的卷篇数都不相同,向秀注二十卷(?)十六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这一时期注《庄子》者虽多,但未有能超过郭象者,正如陆德明所说:"唯子玄(郭象字)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以郭本,今以郭为主。"(《经典释文》)于是其他的不同卷本也就自然被淘汰了,现存只有郭象注的《庄子》三十三篇。《庄子郭  相似文献   

19.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简称《三元经》)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一部道经.我们针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北海分馆保存的十三种版本,对其诸本中篇章结构、扉画造型、文末牌记等内容予以比对和分析,初步研判其成书年代当在明正统十年(1445年)前后至景泰四年(1453年)这八年间(至多上溯二三十年). 《三元经》成书后迅速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在传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文本形式的大转变:即由先前的“繁本”逐步过渡乃至定格为“净本”.这次文本的转型当介于明朝“正德”至“万历”年间,至少历时百年之久.当然, 《三元经》“净本”出现后,无论从其内容抑或文字等方面亦在不断增衍.研究《三元经》版本之演变,对于理解《道藏》《续道藏》编纂及明清道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问世之初并无刻印,仅靠抄写流传.小说以丑示丑的表现方式,使《金瓶梅》的流传和刊行尤显曲折.在长期而艰难的传播过程中,《金瓶梅》由原创稿本逐渐发展为文本与评点的结合本,大致形成了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等较为复杂的三个版本系统.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金瓶梅》十三种、八个版式,分属于“张评本”和“词话本”.其中,不乏颇具文献价值的珍善本,为《金瓶梅》“瓶内”“瓶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多种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