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评价改革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分析当前职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合理增加评价主体、实施发展性评价体系、两线并行教学评价和教学运行等方面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明确融入德育指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活动可控性,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全面的发展,既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布局的协调性,也体现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性;它是特色的发展,既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也要彰显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它是开放的发展,既是将国际优质职教资源“引进来”,也是将我国优质资源理念“走出去”;它是长远的发展,是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注重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更是注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因此,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服务为重要支撑,以文化传承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贡献职教力量。  相似文献   

3.
吴颖 《江苏教育》2022,(18):16-19
随着评价和治理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置身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中的学校有必要通过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创新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诉诸这一语境,在积极适应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是不二选择。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如学校治理价值理念有待更新、内部治理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内部制度建设与创新有待加强等。为此,中小学校须明确价值引领,守持学校组织属性及自身发展规律;平衡内部权力,构建完善的学校内部组织治理框架;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学校章程以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共治文化以发挥隐性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研究目标,提出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六大平台的重要观点,探索六大平台发挥育人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文章以育人效果为导向,从德技培养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内涵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评价原则及标准要求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展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师德师风、意识与技能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对学生产生增值量的评价,结合教学过程记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2,(20):6-7
本刊讯 今年7月底,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省教育厅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立身之本、初心使命和活力之源。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无法也不可能规避人的发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既是构建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从生存论角度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行动。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高质量的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健全高标准融合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水平一体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注重统筹保障,建设高效能协同化的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可梳理出八个核心要义。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确立并增强"三个更"等重要意识;深入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中国好教师。  相似文献   

9.
周兴国 《江苏教育》2022,(18):13-15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正进入深化时期。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学校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并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确立新的学校评价标准。为此,学校要加强薄弱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引路人的职责担当来建设教师队伍;校长要有以教育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办学视野,跳出仅站在学校立场来思考学校发展方式的狭隘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的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与这一要求有很大差距,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强化了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和激励功能,从而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我们亟须探索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不断深入研究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实施金种子少年评价体系.该体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并在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过程性、精准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从教育的本源和目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评价的方向性改变和实现教育评价的转变路径四个角度,探讨成己成人的教育本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以及由注重排名转向五育并举的方向性转变。详细介绍了新时代落实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新路径,阐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的可贵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评价目标及内容单一、忽视过程评价等问题,认为必须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性评价,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新时代特征的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把准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经受最多的诘问是:“高考不改,其他怎么改?”于是,高考成为众矢之的,改革考试制度成为教育改革中最迫切、最关键的环节。可是,从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来看,许多举措和尝试收效甚微,有些甚至适得其反。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过度关注了“高考怎么改”,却忽略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五唯”顽瘴痼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教育评价改革思路.当前,劳动教育评价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功能异化、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大背景下,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构建以“四个评价”为核心的功能互补的劳动教育评价新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实现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鹄的.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事业的代理人。通过分析政府对职业学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可以发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博弈关系。包括政府与学校的博弈和职业学枝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关系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和两个问题。因为这种博弈关系,我们要建立政府作为制度安排者、中介机构为评价主力、社会评价参与的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夷臻 《西部素质教育》2023,(12):151-154
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逻辑路径,最后论述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在组织使命和组织特性方面,一方面与企业和政府组织有本质性不同,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大学也存在极为突出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学的评价既不同于企业评价和政府评价,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大学的评价。中国大学评价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正确评价方向和评价导向,必须从基于问责的结果评价走向基于信任的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从如何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如何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如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如何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对学校内部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面对新要求、回应新挑战,学校内部治理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完成教师使命、培养时代新人、发挥学校“三导”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实践突破,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学校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郭丛赫  袁洋 《成才之路》2023,(31):21-24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教学机制理应有所创新。如何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渗透立德树人思想,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全面、稳定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的主要改革目标。高校应通过全面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有效发挥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引导、约束功能,构建更真实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品质与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