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2.
教师在总结近年来大连市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各种创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全方位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转变经营指导思想、促进互联网+与医养结合的融合等具体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效能,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运用“三圈理论”,从价值、能力和支持三个维度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效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的资金、人才和物力要素不够,社会力量和老年人参与度不高,要通过塑造愿景、发展能力、争取支持扩大“耐克圈”,最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效能。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机构养老的比较优势分析,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村机构养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养老机构供给匮乏;服务产品单一,缺乏灵活性;机构服务专业化能力不强;机构管理有待完善。农村养老机构面临的困境有观念上缺乏足够认识、政策上没有很好落实,也有法治建设上滞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建议有三个方面:从认知路径看要积极看待老龄化社会;更新养老观念;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制度路径讲要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完善考核机制,规范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从实践路径看就是要增加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利用大数据养老,提供长期跟踪的个性化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吉林省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为背景,系统研究了吉林省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发现,吉林省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增长迅速、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下降对养老服务的质量需求突出、老年人收入较少挤占了家庭消费需求;吉林省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存在机构数量不足、机构种类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缺乏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储备等问题。最后,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提出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加强养老机构服务人才培训与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精细化管理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所运用的护理服务方法及使用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医院就诊的老年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的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观察组的100例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的100例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均延续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率、血压控制率、半年内住院治疗率以及老年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老年人血糖控制率、血压控制率、半年内住院治疗率、总满意率分别为76.00%、75.00%、24.00%、95.00%,均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的34.00%、33.00%、70.00%、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对疾病的控制率,减轻医疗负担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养老问题正在变得更加突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也正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新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重点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的变化趋势进行探索研究,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探讨未来比较适合我国发展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政府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致力于构建社区综合护理体系,将医疗、护理、预防、生活支援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生活照护服务。论文选取代表地方城市的日本宫城县石卷市,基于案例研究的角度,对医养结合的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分析。日本经验为邯郸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加快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整合和协作、深化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融合、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网络化建设、培养医疗护理人才、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各地政府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从主要供给主体的层面选取了政府、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20个指标,构建了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进行全面剖析,发现我国各省市针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建设在时间上存在波动性,在特定年份存在养老建设支持力度下降的情况。因此,提出各级政府应注重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社区等多元主体的供给能力,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是社会转型期所必须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和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文章通过对苏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调研、问题分析和归纳,提出了推进养老服务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护理需求急速增长,建立长期护理保障极为必要。目前安徽省主要采取以居家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护理形式,但长期护理保障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家庭户规模缩小致使家庭护理陷入困境,社区护理发展缓慢,机构养老床位一位难求,护理人才紧缺和护理服务单一。政府必须采取联合多方力量、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低龄老人人力资源、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开发长期护理保险新险种等举措,为老年人长期护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新型城市社区和统筹域乡社区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覆盖范围、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供给不平衡、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需突出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定位。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大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明晰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职能分工。以完善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场馆基础设施、服务内容和形式、健身专业指导队伍等方面指出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社区体育服务管理体制、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指导队伍建设、加强体育经济立法、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和人才等优势资源方面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构建新型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河北省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负担重的显著特点,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河北省长期照护保障资源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金不足,长期照护制度碎片化,长期照护设施空置率高,照护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因此,应尽快建设以长期照护支付体系为保障、以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为核心、以长期照护机构为支撑、以长期照护评估机制为基础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探索共享养老新模式,以满足未来超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在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国家提出的又一个针对大众体育的奋斗目标,它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是顺利实施全民健身的保证。通过研究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结构组成和河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河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河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活垃圾问题日趋严重,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体制不健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供给的体制,并不断加大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力度,提高供给质量,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河北是农业人口大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实现农村人口老有所养,确保这项惠农政策的公平与普惠,河北省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取得很大成效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快立法保障,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对基金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在搞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参保意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建设,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惠民便民.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产业支撑能力、进行体制创新、推进数字化和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快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老有所学的有效途径,对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老年人才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省份,老龄化比例位于全国各省之首。当前,江苏省老年教育存在政府重视不足、管理体系不顺等问题。加大宣传、发挥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增加老年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等是进一步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