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的作者陈屹是在美国生活近20年的华人女作家,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美国的教育以及华裔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有许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针对中国的素质教育,她认为最好不要定位在应该怎样教育,而是开阔眼界,看看世界有什么,人类有什么,然后,再回来分析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承认我们缺什么时,才能谈到吸收。不让自己的心胸敞开,不承认自己的真实,就很难令教育有实质上的解脱和更新。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体会到生活的富足和安定。不过,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呢?希望陈屹女士的经历能给读者朋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就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别为了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4.
(问:弓立芳答:陈屹) 一问:现在中国的媒体和家长言必称哈佛,耶鲁,给人一种印象,似乎美国名牌大学只有哈佛,耶鲁,你对美国10所顶尖大学校长进行过采访,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孩子不是洗澡水 我周围总有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想送孩子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 对此类家长,我只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瞬间陷入沉默. 很多家长光想到怎样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却并没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相似文献   

6.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读书兴趣与习惯,孩子就可以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与速度,并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就不愁孩子在学业上和做人处事方面不长进。那么,我是如何培养孙女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重于言教。孙女美美从小就和我们一起过。在她四五岁看图识字时起,便在书房我的书桌旁,也给她安排一张书桌,还特地为她也做了一个小书柜,专门陈列她的看图识字等读物。自她读学前班之日起,每天和我同时在各自的书桌伏案学习。她温习功课、做作业和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好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中学,就是好孩子。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专心读书,其他什么事都由家长代劳;有的家长不愿孩子当班队干部,怕影响学习;有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班队活动,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只要书读好,活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有一所希望中文学校,它不同于在美国由台湾同胞办的用注音符号和繁体字教学的中文学校,也不同于由老华侨办的粤语中文学校,他们是以汉语拼音和简体字教学的中文学校。希望中文学校的创立是由一些从中国大陆去留美的学子开办的。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几位在马里兰州立大学读书的学子,他们自己的孩子到了学龄阶段,为了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孩子能有读、写中文的能力,不让他们忘掉祖国文化,几位学友在一起议论,为何我们自己不办一所中文学校?这个想法得到许多学子的赞赏和响应。于是,就因陋就简,利用周日的时间,借了…  相似文献   

9.
书的诱惑     
现在许多孩子喜欢泡在电脑游戏里面,可是玩游戏又有什么好处呢?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吗?——不:能让我们提高文采吗?——不。我以前空闲时间也喜欢玩游戏,看书都是被逼的,但是慢慢被书的精彩吸引之后,我明白了被动看书是没有用的,因为那样看书就会不用心,我们要用心看书,就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既然要读书,就要好好读,不用心的话,那读书又有什么用呢?要真正理解深层次的含义,不能像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谈论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要读书,首先要买…  相似文献   

11.
2015年秋季入学的美国著名大学申请结果现已尘埃落定,和往年一样,在这群幸运地被选中的中国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哈佛女孩”“耶鲁女孩”,几乎见不到中国男孩的身影,中国的男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去美国著名大学读书一般托福至少要100分,这个分数是超过6级水平的。在高中毕业就达到这个分数谈何容易。女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光这个门槛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天性爱读书,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公共汽车上,总能看到埋头读书的男女老少。借读书打发时间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美国人从小就被培养出爱读书的好习惯。父母每天须陪孩子看书半小时在培养孩子读书方面,美国父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家庭甚至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让他们接受知识的“熏陶”了。关于孩子读书的年龄,教育学家没有严格规定,很多父母都认为何时教孩子读书完  相似文献   

13.
法国书梦     
问一个问题,估计能够准确回答上来的人不多:中国每人每年平均读几本书?法国人一年又读几本书呢?在法国,地铁里、公园中、马路边、公车上,随处都能看到人们读书的身影。法国读书群体比较宽泛,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有青年,囊括了社会的各个职业和阶层。法国人为什么喜欢读书?法国人把读书看作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到底行不行?我刚到美国时,对他们的基础教育完全持否的态度,因为中国孩子在美国表现非常优秀。许多中国留学生带 着孩子到美国学校注册,经过简单测试,看看我们的教材,就说我们的孩子三、五年内都不用学数学了。我儿子叫矿矿,初中时跳级到高中上数学,后来他上私立高中,从高一跳级到高  相似文献   

15.
我通过对比中美孩子的不同发现,中国孩子在考场上是能人高手,但做实验、做课题的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不高;而美国孩子,别看他们在考场上并不利索,但做起实验和课题来,主意大着呢。美国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也很强。为什么美国孩子“低分高能”?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问题的反证? 美国孩子“低分”的一  相似文献   

16.
读书     
旅美华人陈屹以独特的视角对小留学生给予了关注,通过对十位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小留学生的采访,使我们透过表面的浮华看到了内在的真实——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的学习经验,他们在横跨中美文化鸿沟时付出的巨大努力……本书提供了大量实证和可供学习借鉴的实际经验,以及事实真相的巨大震撼,因而有可能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去背那个洋书包。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不但能开拓孩子的眼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而且能从中学习读书方法,提高孩子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家长应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准备工作: 1.搜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长的故事。 2.查阅资料弄清“开卷有益”的来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报道,多年来,美国确实给无数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一个画饼充饥的机会。不知有多少人坚信,中国孩子到美国读书很轻松。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就有了下面这样的说法:如果在中国玩儿不转啦,孩子们,咱就投奔美国去!如今的各类媒体把这种说法演绎得几乎全民皆知。  相似文献   

19.
读书和吃蜂蜜,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硬扯到一块?其实,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的习惯爱好本就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个民族,把二者那样完美和谐地融到了一起——这就是犹太民族。犹太人的聪明世界公认,出了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举世闻名的伟大人物。人们分析犹太人聪明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很耐人寻味。据说,为了让孩子喜爱读书,父母就把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到哪儿读书?这个问题本不该由别人说三道四,当然只能由孩子的父母做主。但是,现实却并非这么简单。孩子到哪儿读书,幼儿到哪个幼儿园,小学生到哪个小学,初中生到哪个中学,甚至哪个班级、与谁同桌等,都会影响孩子读书的质量。于是,在教育资源(办学经费、学校地点、校舍设施、校长师资等等)并不富饶的中国大地上,“择校”风盛行。这里,且不说因择校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单从环境在教育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说,至少是人们的一种觉悟。现在大家都看清了“近朱”与“近墨”的利弊。这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