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假说.根据诺依曼的观点,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公众中的少数派,他们将不愿意传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人一致,他们就会勇敢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3.
隐私观——从模糊日趋清晰 2008年5月,网上关于“校内网被日本人收购”的传言沸沸扬扬。传言说,“中国数千万精英的真实信息可被敌人掌握”,并号召大家退出校内网。消息迅速在QQ、百度、新浪等论坛和网站,甚至校内网自己的论坛上传播。  相似文献   

4.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姚休 《视听纵横》2003,(5):27-30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催生着网络传播的崛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引起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如何加强和改善对网络传播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前互联网管理乃至新闻宣传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吸取传统传播效果优点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内容、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类媒体。作为新时期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展现出传统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催生数亿网民的同时,也孕育了一批新潮的网络论坛语言。作为一种媒介语言.网络论坛语言形成于网络论坛并应用于网络社交.具备草根性、互动性和裂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扩大了网络论坛中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强了网民间交流的主动性.提高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视觉符号为主要手段,侧重感性信息表达的视觉传播方式,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原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传播范式.在这种传播文化转向前提下,网络舆论构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怎么会与传播的“终结”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看看运输业,看看汽车发展对运输业的影响,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作为运输工具的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行动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运输企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网络环境对档案信息传播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传者等三大要素的影响,提出了消除网络档案信息传播障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并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对书业企业而言,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强弱是关系到能否发展、发展好坏的重大问题.在书业市场营销"实战"中,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反馈、分析是否有效及时,直接决定着营销实绩.  相似文献   

14.
博客:网络传播的新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慧 《新闻记者》2004,(10):40-43
近两年来,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网络传播无国界,"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分众传播“也称“窄播传播“或“小众化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新闻的窄播化和个性化使得网络媒体通过制作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获得最大的点击量和利润。  相似文献   

16.
朱颖华 《今传媒》2010,(8):62-64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是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的。他们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通过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期就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在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传播媒体的地位。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介为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也引发了愈加严重的道德绑架现象.本研究以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舆论中名人的道德绑架事件进行调查,并从信源、编码、释码、译码、受众与反馈几个方面对道德绑架事件的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互联网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以来,尤其在网络快速发展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之后,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信息交流与发布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网络论坛以其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已成为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芙蓉姐姐”魅影下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朝阳 《传媒观察》2005,(10):43-44
互联网上多怪事。芙蓉姐姐,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接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曾经在北京某电子出版社任职(目前已辞职)的年轻女子,短短几个月内,她的名字成为今年第二季度的娱乐流行语,知道这个名字与否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老土”的标志。有人统计,在6月份,网络上芙蓉姐姐的搜索率超过了“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