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反思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试图穿越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简略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各自特色,意图寻求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时代意义。通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总结得失,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到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也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福州的贡献是独特的.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福建巡抚徐继畲作<环瀛志略>一书,全面介绍世界各国;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科技体系的尝试,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船政学者中,严复翻译<天演论>、<法意>等西方社会政治学名著,使中国人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从而推动了清末的雏新运动;而林纾与船政学堂人士合作,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名著,给中国文人展示了西方文学世界;他们的贡献为铸就新一代中国人奠定了文化基础.此外,在法国生活的陈季同,用法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西文化互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还原的方式,即西学中源说;沟通的方式,即中西相合说;比较的方式,即文化差异说。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深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8.
近代是中西文化相斥相纳的时期,近代老学为挽救中国文化危机,不仅大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因子,还大量吸纳西方近代文化,将西方的哲学、民主与自由学说、进化理论及其他学术思想引入到老学的思想体系中来,从而实现了中西学术思想在老学中的会通。会通后的近代老学不仅摆脱了儒学附庸的窘境,而且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先锋与桥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会通后的近代老学已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质,从而实现了自身质的飞跃与升华,并在整个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中西学的发展历程在宏观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可比性。中国学的发展特征具有明显体上的单线突破,而西方学的发展则以思潮的推进、流派的更迭为主线。对中西学进行宏观上的比较,于今天具有一定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与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婴 《历史教学》2002,1(4):28-33
鸦片战争以来,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始终比较活跃,可以分为近代与当代两个时期.从交流的层面比较这两个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相同之处,从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心态、方式、范围、结果等处比较这两个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差异,揭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与历史规律,或许可以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化新文化的重构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以来系统的会计教育于清朝末年开始,在民国初期逐渐成熟和完善,而此时并没有开设独立的会计专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也尚未建立,会计课程仅存在于商科教育中;直至民国中期,复旦大学商学院首次开设会计系,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才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系统、规范、科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丹 《海外英语》2012,(14):284-28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Die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is affected by culture;meanwhile,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cultures.A diet stands for its nation or race’s culture,and the culture influences the diet.This article aims at pointing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analyzing,finally,finds out the inner relationship 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kinds of diet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文山学院学报》2016,(5):45-49
民族政治学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思想及其历史演变是与变化中的"中华民族"概念界说相密切联系的。中华民族思想的每一次大的发展与变化,基本都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大讨论。围绕关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我们可以把中华民族思想的历史演变,总结为一个缘起—发展—集结的过程。运用民族政治学的方法对中华民族思想作历时性梳理,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有一个宏观把握,有助于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研究作出未来展望,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人所讲的自我在六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自我”含义的大小有差异;第二,对自我核心内涵的认识有差异;第三,对自我结构的认识有差异;第四,研究自我的角度有差异;第五,无我与重我的差异;第六,对自我最高境界追求态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历史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类型与道路 ,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化的经验与问题 ,对目前的城市化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17.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止上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其开发的成因既有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的运作和租佃制度的推波助澜,也与政府的大力组织和积极导引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兵站"一词源于日语,是日本军事后勤近代化的产物。日本在引进近代欧洲后勤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陆军战时后勤体制——兵站体制,这一体制在袁世凯编练新军的过程中传入中国,并在"民国"军队中得以继承,在概念及相应的职能上打上日本兵站的烙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了兵站,并结合自身需要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交通运输保障组织。现代以来,中外兵站的职能趋于一致,均重视平战结合、综合保障和联勤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文化中的谦虚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谦虚观念的探讨,得出结论:中国人重群体本位,西方人重个体主义;中国人注重对人谦虚,西方人看重对上帝谦卑。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处处表现出谦虚,而西方人则倾向于展现自我。这些研究旨在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英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不少学者对礼貌问题均有研究和论述,然而,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貌的看法虽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针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从六个方面进行对比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同时指出,礼貌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原则或准则。在它的方略、它所可能涵盖的准则及侧重点等方面,都会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若对六个方面的问题认识不足,就会使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交往产生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