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渊作为西晋末年南匈奴的首领,在其早年的质子生涯中,与西晋士族高层——太原王氏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这种联系的纽带,表面上似乎是乡党关系的作用,实际上二者的关系却是基于某种互相的利益依赖:刘渊需要通过利用王氏在朝中的地位来保证家族安全,以及为南匈奴的发展赢得空间;王氏则需要刘渊的军事实力,以保证家族威望和家族故地的安全。二者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这种相互利用关系的建立,在西晋末年政局动荡、民族融合这一特殊历史大背景下来看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刘渊于西晋"八王之乱"之时,乘势在西河郡举兵反晋树起中兴汉室的旗帜。刘渊之所以打出兴汉旗帜而不是恢复昔日的匈奴游牧政权,主因是其与匈奴上层贵族均已汉化。当时内迁的匈奴贵族已经与汉士族大夫无异,他们要起兵建立的政权一定会是中原王朝式的。同时,刘渊可以凭借兴汉旗帜来号召天下有志于反抗晋朝的汉、胡贵族与民众共图大业。  相似文献   

3.
西晋末期,匈奴族受汉族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i其社会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西晋王朝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其政权统治摇摇欲坠,汉人和少数民族起义不断。匈奴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打出了“宗汉立国”的旗号起兵反晋。从历史学和民族学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及刘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刘渊所具有的对汉文化强烈的认同倾向。  相似文献   

4.
纳粹反犹屠犹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犹屠犹政策是纳粹德国整个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根源及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本文从希特勒的思想体系及德国历史传统出发,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侧面取影、多方着墨、细部传神三方面探讨了郑屠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于智荣 《语文知识》2007,(3):80-80,84
近来对“谷蠡王”和“休屠王”的误读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引证以及音理的分析,认为二词中的“谷蠡”和“屠”应分别读为“lu,li和“chu”。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著名诗僧贯休一生游历四方,交游众广。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方,和他交游往来的有数十人之众。其中又以诗人文士居多。  相似文献   

8.
裴休是唐代中晚期儒家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他位居高官,躬身礼佛,融儒家思想与佛教义理于一体,是一位“外为君子儒,内修菩提行”的朝官。  相似文献   

9.
贯休乐府诗计53首,在体制上师法太白诗法。虽用古题却能自出机轴抒写胸臆,在思想内容上踵武乐天乐府诗的讽喻传统,在艺术风格上规模长吉歌诗的骚雅之风,为晚唐诗坛带来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22,(1):74-79
通过剧本研读,结合具体情节、台词分析后发现,南戏《小孙屠》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鲜明,情节设置简短凝练、关目构思奇巧、戏剧冲突焦点集中。这些叙事特征来自于剧作者对伏笔、叙事视角、双线叙事结构、冲突构建、典型性人物塑造等叙事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南戏《小孙屠》叙事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国早期戏曲在叙事技巧探索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屈原所指的“内美”不仅仅是历来所谓“帝高阳之苗裔”,而更多的是诞之“寅”时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良辰吉日,因此,“日占”而知生于吉日,也就必然地树立起屈原一生自重其身和“善”与“美”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刘勰的《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最精辟、最深刻、最具创见而最富赞美之情的《楚辞》专论。它从通变特征、艺术成就、文学地位、后世影响等方面,对屈骚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不仅总结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附其实”的文学创作原则与规律,而且对于后人研究《楚辞》具有方法论意义,刘勰的楚辞观值得重视,此外,对“博徒”一词的误解预予以驳正,认为是褒词而非贬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中原地区的广大农村,自汉至今两千年来,“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些故事大致分为“遇难呈祥”、“天保地佑”、“感恩相报”、“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考订金末元初著名作家麻革家世、生平、交游和撰述,探讨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地位。试图通过个案研究,从特定角度反映当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与吴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昊国军事家伍子胥,和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在吴楚地区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且两地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端午习俗。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地区会有如此相同的传说与习俗,而且能绵延不断的流传两千多年呢?这与吴楚地区的文化生态小生境和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梅、欧等人的近体诗是对西昆体的继承和改造。一方面 ,这些作品在题材、技巧等方面深受西昆体的影响 ;另一方面 ,梅、欧等人又对其进行改造和发展 ,由此形成了清新淡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初唐四杰的辞赋、骈文因被斥为“时带六朝锦色”而多不被人认同。这两种文体在事实上起到了开拓文学样式新路的作用。在辞赋的影响下,“四杰”的歌行呈现出铺陈展衍,纵横阖的气势;同时,辞赋中借事抒情的手法,赋予歌行一体以极大的语言表现力。而骈文的对偶、声像等形式方面的特点,被“四杰”运用于七言歌行,促进了“初唐体”的形成,也被推广到近体诗中,完善了五言律诗的格律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