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易学 ,防范、杜绝唯心论、伪科学占据当今的易学研究阵地 ,这是全体易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博士以科学的态度 ,研究易学的文化价值 ,不仅推进了易学文化价值问题的研究 ,而且为易学研究保持纯洁、鲜明的学术性做出了贡献。张其成先生研究易学文化价值问题的重要学术成果———《易道 :中华文化主干》一书 ,已由中国书店出版。作者牢记其师朱伯先生的教诲 :“古代的经学家 ,出于尊孔读经的要求 ,缺乏历史主义观点 ,往往不区分经、传、学 ,将三者混为一谈 ,或者依传解经 ,或以学解传 ,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评《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徐新平任何一种文学,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它相关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释两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前人多有论述。但是,对作为鼎足之一的、地道的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由...  相似文献   

3.
邢福义教授名列“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八大家”为:黎锦熙(1890—1978);王力(1900—1986);吕叔湘(1904—1998);胡裕树(1918—2001);张斌(1920———);朱德熙(1920—1992);邢福义(1935———);陆俭明(1935———)。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总序中写道:“所推八家,实慎重考虑、缜密权衡之结果,对‘大家’之名,均当之无愧。”这套《八大家选集》,2003年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建立。没有理论,学科难以发展,更谈不上成熟与繁荣。《邢福义学术论著选》于2003年由华中师…  相似文献   

4.
洪《长生殿》继承了白居易《长恨歌》的传统,发挥想象,通过情节的虚构与人物的再现,丰富的想象与道教各种人物意象和斋蘸仪式的运用,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积淀,反映出传统文化对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锡渭教授等编著的《新编大学写作教程》一书,经全国数十所大学两三年时间的试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师生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能够揭示写作内在规律,具有理论体系创新性的优秀教材。在此书再版之际,我又一次捧读全书,启迪多多,收获多多。的的确确,这是一部在写作学科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著作。一般说来,先有写作行为,再有写作理论,然后才有写作学科建设。这是毋庸置疑的。写作行为源远流长,甚至可追溯到文字发明之前的民间口头创作。写作理论的出现,却要迟缓得多,艰难得多。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漫长的汉语写作理论的历史,就会发现,虽也有极少的鸿篇巨制如《文心雕龙》等,但大多只是经验式的、随想式的、语  相似文献   

6.
开拓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评王世德《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张裕村王世德教授的新作《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一书,理论根基深厚,立论高屋见瓴,是我国第一部正面论述商业文化学和广告美学的学术专著,开拓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思维严密,理论性强,是《商业文化与广告美...  相似文献   

7.
评《毛泽东的超越──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叶舟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论者大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或提出复兴传统、弘扬儒学之说;或提出走西方之路、实行全盘西化;或提出中西交融、西体中用、中体...  相似文献   

8.
由于<周易>的博大精深,后世学者对<周易>的阐释是自行其说,莫衷一是.正确理解<周易>思想体系的整体统一性是解决易学问题的关键,也是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因此,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研究,从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了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最近,青年学者高旭东教授所出版的(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文化冲突》一书,从中国近代社会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刻地论述了鲁迅以及中国现代知识阶层面对现代化而做出的痛苦与艰难的选择。作者以齐鲁学派的严谨学风及青年学者的朝气睿智,对鲁迅思想演变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做了极其…  相似文献   

10.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特色鲜明、成就较高的作品。全书以冷于冰求仙访道的历程为框架,比较全面地描写了修道成仙的具体过程,使全书具有比较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修道成仙的修炼方术;二、修道成仙的伦理要求;三、修道成仙的宗教考验。  相似文献   

11.
填补空白与文化建构──评张晶著《辽金诗史》雷恩选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不断创新,近年来一批有分量的文学史专著相继问世。这些著述往往打破以往的通史体例,而以断代、分体文学史的形式在某一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的开掘。倘取一更为高远的学术视点来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发表了他的权威性文艺学著作《镜与灯》.在此书中,他根据世界、读者、作家、文本四个不同的视角参数,将古希腊以降的整个西方诗学归纳为模仿论、实用论、表现论、客体论(文本论)等四大流派.从此,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步入了科学化的轨道.实际上,以往的任何一种文艺理论形态,都是以这四个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作为理论强调的中心.比如,模仿论要求作家要真实地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实用论强调文学作品要在审美的形式中对读者有所教益;表现论则认为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客体论则主张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的源头发生在那里?民间将之定为“盘古”;学术界则有的以为始自黄帝,有的以为始自炎帝,还有的以为始自女娟和伏资…··就是相信文明始自伏合的人,又对伏羲本人产生了诸多的猜测。有人以伏羲是“蛇”,有人以伏我是“葫芦”,有人以伏合为“太阳”,还有人以伏羲为“老虎”,也有人以为伏羲是一个神话,或是传说时代北方或南方某一地区的部落集团的名号,或“仅是知道熟食的渔猎时代的原始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近读朱秉祥先生所著《伏参与中国文化》,顿觉眼界大开,诸多疑团风吹云散,尤其是其独特的理论视点和论证方…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是戊戌维新运动中最富朝气的一个省份,学界对其研究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丁平一女士近著(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一书,为推进该领域的深入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湖湘文化传统是该书论述湖南维新运动的切入点。作者突破以往一般史著之常规,占用一定篇幅,从认识湖湘文化传统的内涵入手,力求探寻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湖湘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求新求变的变革精神、重践履重实学的经世致用学风,卓励敢死勇为天下先的土风民俗”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  相似文献   

15.
小说《暗香》用轻松活泼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于普通小家庭中的小故事。一方面,它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处于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人在面对多样文化时容易陷入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因此,在后殖民语境中,我们应保持警惕避免走入后殖民的文化陷阱之中。另一方面,从作者独特的语言中所体现的包容性以及各人物的命运都可以看出,小说体现的更多是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欧美日韩等多种文化时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我省,文化史和区域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据《中华读书报》 1999年7月14日第7版载,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先后出版了几本“地方特色文化读物”:《客家文化源流》、《潮汕文化源流》、《五邑文化源流》、《广府文化源流》,受到了文化及学术界的垂注和好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研究领域在日益拓宽;另一方面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文化建设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江门五邑侨乡,近几年来,地方文化史的研究同样热门,对陈白沙…  相似文献   

17.
<正>旅游业是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在经济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其品质和价值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旅游景点重点考虑的问题。要调动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就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购买需求,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深入挖掘和拓展文化内涵,制造形式多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以来,陶学研究较封建时代,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更出现了陶学研究的繁盛局面。魏正申先生是这个繁盛时期代表陶学研究高度的学者之一。他最近出版的两部陶学新著,以陶学史家的广阔视野,全景展示20世纪陶学之里程,重点评价陶学理论之构建,大力提倡治陶观点之创新,公平审视陶公生平之论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同时也指出了两部论著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书中总结了上古汉语的若干语法规律。《马氏文通》总结的规律不仅包括“被动句”、“字类假借”、“宾语前置”等句型、语序、词类方面的问题,而且论述了个别词“之”、“以为”等的用法。由此,则可以认识上古汉语的面貌。同时,《马氏文通》并非只是一部纯粹模仿西方语法的著作,书中提出了许多现已被普遍认可的上古汉语语法规律,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纵观古今,我国文人受道教文化默化潜移之例数见不鲜。汤显祖视《牡丹亭》为其众多戏曲中较为满意的一部,他将自己的道教思想融入于戏曲创作中。《牡丹亭》这本戏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文本内容中都呈现出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从《牡丹亭》的生命主题与道教哲学,形存魂不灭与道教形神俱练理论,詷药而回生与道教医学三方面来阐释《牡丹亭》中的道教文化,可以更好地体会《牡丹亭》中蕴含的道教生命意识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