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新闻知识》忠实订户和读者。根据我平时阅读的实践认为,自创刊以来,一年比一年办得内容丰富,它以强烈的时代感,注重质量,风格多样,经常推出新人新作,不断有所探索,有所追求,力求新、真、深的特色,为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2.
郑鸣 《新闻传播》2005,(12):23-25
使我确定人生目标的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3年苦读,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的一生最明智和最幸福的选择就是做一名职业记者。我的兴趣、志向、追求和理想完全可以在努力做一名对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的职业记者的奋斗中得到完全体现。记得同样是职业记者的母亲曾找来一篇文章给我读,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德文作文。  相似文献   

3.
李灿 《新闻实践》2022,(1):30-31
对于浙江的党员群众来说,始建于1984年的翠苑一区可以说是很有亲切感——2003年4月至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将翠苑一区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层联系点,先后3次深入社区调研,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十六字要求.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又给社区党委复信,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玲 《新闻采编》2013,(1):36-37
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节节攀升,农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即便如此受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知识水平、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对  相似文献   

5.
当我第一次听到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时,泪水几次涌上我的眼眶,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我是一名“80后”,很多人给我们“80后”的描述是茫然、冷漠和玩世不恭,觉得好像很难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有所触动。然而,我知道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刻都渴望着能够有这样一位精神上的巨人来坚定我们的信仰,能够有这样一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力量来洗涤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书评琐语     
我和徐柏容、吴道弘先生共同选编了一本《中国书评精选评析》,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选了20年代到90年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各类书评文章。编选目的是想对书评事业有所回顾,有所提倡,有所推动。在选编对每篇文章都从书评的角度出发,讲了一些我们的看法,少则几十字,多则教百言,多是论及一点不及其余,并非全面论述每篇文章的成就,论及不周,尚请作者鉴谅。书前我写了个序言。最后两篇是在本书之外的文章的评语。这些按语似的评析,反映了我对书评文章的一些看法,所以,冠其名日书评琐语。  相似文献   

7.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8.
于娜娜 《大观周刊》2012,(17):234-234
当前加强人文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的责任,其中,学校教育最为关键。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渴求在学校人文教育中有所贡献。所以,我特别关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研究,并写下此文。  相似文献   

9.
1994年8月初,我去四川省广元市,游了一次恩泽寺。在恩泽寺附近的石崖上,看见红西路军当年在石头上携刻下的许多标语口号,读了真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美极了,话语结实极了。它反映了当年我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及鲜明的政策性。读读它,我想对我们今天冗长的文风、讲话风,也许有所警照,对研究如何把新闻写得短点,精粹点,会有所裨益。所以我把部分标语抄录于后: 红军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 红军是领导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 参加川军保护父母妻人 另一处石刻是: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红军是我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 红军是反帝国主义的主力军,誓死打倒卖国贼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游弋在井底的青蛙,眼望头顶上那块蓝天很是得意,它的主观意识是:我拥有整整一个世界,天是我的,水是我的,这就是安居乐业的世袭领地。我们地市报是否应由此及彼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呢?一地一市的圈子不大,一地一市的天际甚小,不能不说它严重束缚着相当一部分地市报的手脚,从而使其青蛙似的在井底游弋,对外界纷繁变化的形势无动于衷,或虽有所闻、心有所动而无能为力。我认为,地市报要从井底之蛙式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前提就是走出小天地,跳离小圈子,在办报的总体战略上强化开放意识。我提出地市报开放意识之说并对其蕴含意义的理解是:与地市报所处区域之外的报刊在政治经济、新闻业务、出版发行等方面的联系、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意识大致可做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11.
魏艾民 《军事记者》2008,(12):56-56
改革开放30年,走过这个全过程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各种职业的人,都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我,一个新闻老兵(曾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编者注),上世纪80年代末,在解放军报社夜班处理一件稿件的经过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2.
我写书评文     
我为什么写书评?可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说。先说主观:我所评之书,大致及于文史哲艺范围,不知我者谓我博洽,知我者谓我粗疏。我生性喜杂览,注定难成某一科之专门家,于是自甘堕落,以“三脚猫”自嘲,洒扫应对,信笔涂鸦。兼之长年与书打交道,浸淫既久,读书识字,感觉“其乐也融融”。自忖读书能有所知、有所获、有所悟,进而能形诸笔墨,当是再狭意不过之事了。 再从客观上说,亦有以下几点缘由,一、自认自己还算比较喜爱读书,偶尔读到佳作名篇,恨不能“奇文共欣赏”!书籍者,天下公有之财富,好书理应为之揄扬,以不淹埋写书为文者的苦心弧诣。二、辱承老辈学者和师友们的错爱,平常多惠我以大著,读后每有会意,“情于中形于外”,禁不住随手札记,至而缀简成篇,以不负友朋情,不负私家心。三、愧忝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读书写书评,性之所至,理之必然也。  相似文献   

13.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03年的时候,一个初春的三月,我在书店中偶然发现了冷冰川的《纵情之痛》,一本绘画·手记,让我久久处在难以名状的欢畅滋养中。 2004年的岁末,我在很多家书店的排行榜上又看到了这熟悉的名字,若有所悟地微笑间,想到书中隐藏在什么地方的、也是至今打动着我的那句话--让性灵中的真东西活下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97年开始写作新闻以来,一晃就是十年了。作为一名从基层业余通讯报道员成长起来的新闻人,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编采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艰辛和光荣,再回头看看自己在从事业余新闻稿件撰写时曾陷入的误区,以及在担任编辑期间的工作体会,我总想把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通讯员朋友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第六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已经揭晓,总的来说,这届评选比前几届有所进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一是坚持了评选标准。在评选一开始,我们就强调要突出改革,突出创新,对内容上反映改革,形式上有所创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一把手与第一流,乍一看去,似乎缺少必然的联系。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然而,我写这个题目是从宁波日报的现实和未来出发的,或者说是有感而发,有所思,有所悟的。诸君如若不信,请先看以下三段文字: 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份履历: 60年代,任和君在上海向明中学读书,从中国  相似文献   

18.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中国语文在我国当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却并未水涨船高,反而有所降低。我把这叫做“错位”。 我在1951年考入大学中文系时,收到的“录取通知”中写道,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我当时认为这是理所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与人格     
我的一位"网虫"朋友,最近从德国回来做"田野研究",刚好遇到我所在的这座南方城市实施了一项旨在"禁止乞讨"的市容管理法规.这样一套法规,尽管在文字方面有所修饰,看上去没有与更基本的诸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与行动自由这类宪法权利发生冲突,但它的实施,据我和我的这位朋友判断,几乎总是会侵犯街头流浪者的人身权利和表达权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