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元俊 《中学文科》2006,(12):69-69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流行歌曲听多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听过一首东北民歌《松花江上》?请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反映一个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由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与事件组成的学科,历史看起来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二是学生对历史有一种隔阂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容易产生误解。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权威们”(包括权威历史材料和权威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历史总是存在“空白”和“裂隙”,而历史本身是由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编织的完整的“网”,是连续的、立体的、完美的“过去的画面”。要真正理解历史,读懂历史,“神人”到过去连续的、立体的、完美的“过去的画面”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一年前,我有幸聆听了李惠军老师上的《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一课,又读了邱剑锋老师的文章《无以积淀,何至精彩——记李惠军老师的一节课》(《历史教学》2009年第9期)。一年后,我也讲到了这一内容,自然回想起李老师精彩的课。若一味克隆,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过去性、情境性不仅需要记诵事实,还需要"神入"体验.照片等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明"神入"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神入"(Empathy)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研究人员要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这一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就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观察当时的世界,像历史人物那样思考,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神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走进"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像往常一样,在上完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后,我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课后,偶然听到学生之间聊天:"小日本侵略中国,可恶!""是啊,我也恨死他们了。""看到日本人就想打。"听到"小日本""恨""打"等字眼,我一方面为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喝彩;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联想到之前有学生在言谈中对日本、美国等国咬牙切齿的痛恨,以及他们在日本、美国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课既要占有大量的史料,又要能够从纷繁的史料中走出来,发现历史真相,理清逻辑,形成准确的判断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五四运动"一课使用了四十多份史料,却又史实清晰、逻辑严谨,达到了理想的育人目标。一、史料切合学生实际本课从说唱MV《party propaganda rap aims to tell foreigners truth about china》导入。  相似文献   

9.
管维维 《教师》2015,(4):105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多以材料的形式出现,甚至还有提供史料,要求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命题趋势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史料,逐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笔者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人教版必修一)一课中进行了教学实践,选取几则片段作一些说明与反思。一、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导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  相似文献   

10.
<正>“神入”是指学生在历史境遇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领域中的“神入”是指历史学习者通过对材料的认知,设身处地去想象历史当中的“人”的立场、情感、思想、所面临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1]。众所周知,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或过程已经成为过去,人们不能将其复制、再生、重演;要想认识以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史料,借此对历史进行还原和重构。然而,单纯进行史料的罗列,无法构成历史。只有在史料的引导下,史家充分发挥其历史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题思想。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德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论述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真正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需要灵动。那么,如何促进品德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有效呢?基于品德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从教材出发但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可沿着将教材立体化、动态化以及开放化的思路来展开,从而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雷雨来...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化资源是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老房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老房子寻美之旅,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老房子的历史文化、造型结构和审美价值,进而在老房子主题美术创作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中学写作教学长期局限于"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的单一模式。要改变此现状,须关注过程指导,提供相应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写作任务。《学写游记》一课教学,尝试为学生提供情境、活动、思维等支架,支持过程性写作。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写作与主动构建的欲望;活动支架,改变知识获取方式,促成学生角色变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选材困境,塑造有我之境,实现螺旋上升。支架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服务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神入"教学法是历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有利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著作中,从大历史观角度宏观而细腻地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认为大历史观是从客观历史的经验出发的,而不是从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出发的,强调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应建立在观察与归纳之上,不仅注重细节,更强调要从宏观上把握,以免陷入微观上的‘近视'~([1])的一种历史分析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借鉴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讲得更透彻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源,能有效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在选取和运用网络资源时,要确保其准确性与真实性、典型性与针对性、恰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正>1926年英国约翰·格里尔逊首次提出“纪录片”一词,指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明确其记录真实的社会功能。历史学追求的最高价值便是保存历史的“真实性”,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追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性资源,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决定资源的开发程度,对纪录片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理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19.
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取舍教材内容、完成知识教学任务,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等等,既是一线历史教师求解的问题,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以人民版教材《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为例,就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出以下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历史比作老人,历史概念更成了枯燥和艰深的代名词。如何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并能运用历史概念理解历史事件、把握历史内涵,并非易事。在反复的实践中,李惠军老师"神入"历史的精妙做法让我受益匪浅,要想理解历史就必须"神入"历史,要想准确的把握历史的内涵更要"神入"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