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听了一节六年级的阅读课,执教者所上的课文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这株柳外形的语句,让学生说一说外形神奇在什么地方。接着,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干旱与寒冷,想象说一说自己会怎样来对待这株柳树,这株柳树又是怎样挺过来的,相机学习文中重点段落,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辛勤的老师是无声滋润棵棵幼苗茁壮成长的清泉。学生来到了学校,就来到了知识的海洋。而每当学生邀游知识的海洋时,总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航,只有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一株株幼苗才能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3.
白娟 《生物学教学》2001,26(11):45-46
1 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知识的系统性 ,内在联系性 ,学生在知识结构内化的过程中往生形成模式 ,即思维定势 ,它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 ,但也能造成一种局限性 ,束缚思维的发散 ,影响学生分析、判断的准确性而造成“僵题”或判断失误现象。例如 :有一株雌株异体株的草本植物 ,属XY型性别决定 ,但雌株是性杂合体 ,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控制的 ,某地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的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 ,则应选择 :①表现型为的植株做母本 ,其基因型为。表现型为的植株…  相似文献   

4.
那年三月,我突然很想种几株兰花,于是周末时常和同事去附近的深山里转悠,希望能采到一两株回来,可是出去多次仍一无所获。后来有一位学生送给我两株兰花草,就是那种自己从山里直接采挖下来的"下山草"。他是班里成绩排名最后的学生,读初二时我就教过他们班,并没有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5.
习作评语不乏表扬鼓励,也离不开艺术的批评。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语,对学生成长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点评,评语要尊重学生,真诚沟通;针对性评价,忠言不必逆耳;留给学生一点畅所欲言的空间,评改习作,要让学生最大限度接受评价的结果。我想只要努力去实践,美妙的评语具有"良药不苦口"之功效,能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花,扶起一株株自信的幼苗,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一课时教学,在检查学生预习,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抛出主问题"这株柳树究竟‘神奇’在哪里?为什么会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并根据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这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而高效,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田间,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一手捧着教本,一手拿着一株发黄的棉株,正在给学生讲立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学生犹如一株株刚刚被植入泥土的幼芽,在从落土到绽放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需要"园丁"采取科学、积极、现代、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管理,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信心都会像蓓蕾一样,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绽放。  相似文献   

9.
山花,一株嫩稚的山花,植根于巢湖之畔,淝河之滨,拂春风,迎秋阳,含苞朵朵,灿然欲放……这株山花,就是合肥铁路中学山花文学社。文学社原只是七八名学生的文学兴趣小组,由于坚持“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一株柳》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第一节交代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第二节又交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既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的心理冲突,又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两节。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海高原的苍凉。直到第五节才具体地描述了这株柳树的“巍然”“强大”。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相似文献   

12.
根叶花     
一株被大雪压断后残留在花坛里的树桩,周围长满了一簇簇绿叶。绿叶绿得发亮,把整株树桩紧紧地围了起来,仿佛一群学生在围着老师听她讲那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良好的导人像戏剧妁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一波才动万波随”,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犹如一株株奇花异草,弥散着诱人的芬芳,焕发着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常有教师抱怨,学生没有配合好自己,从“配合”一词可见,在教师的观念中,仍然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配角。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告别虚拟的主体性一位老师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上课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于是学生围绕这个课题说出了很多自己真实的想法,有的想知道这株柳树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想知道青海高原的一株柳和其它地方的柳树有什么不一  相似文献   

15.
生活如土壤,名著如阳光,人文精神如雨露,创新意识如种子,我们学生的作文如一株株幼苗,哪一样也少不了。面对着学生们辛勤培育的幼苗.欣喜之余我对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应扮演角色进行了一些反思:是播下种子就弃之不顾?还是要揠苗助长?还是要精心施肥、除草、松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一年级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相似文献   

17.
欢乐便利店     
及时上交教导主任:老师经常教育你们要拾金不昧,可是你上星期捡到钱包为什么不及时上交?学生:那天教导处锁门了。教导主任:那你可以第二天再来啊。学生:可是第二天钱包里的钱已经少了。(张荣启)待遇不同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老师说这是经典。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课外活动设计活动名称一株多用──绿色植物根、茎、叶功能的验证。活动意义 通过此活动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活动目的 验证和理解绿色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理功能。活动器材 天竺葵一株...  相似文献   

20.
于虹 《辽宁教育》2012,(14):67-68
书,是孩子的伙伴。正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同学,他们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学习课本以及老师课堂上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