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袁甲 《文学教育(上)》2008,(13):100-101
“新历史主义”一称是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80年代初比较明确地提出来的,它也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概念,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就曾认为“无法定论”恰恰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尽管如此,新历史主义思潮经过从掀起至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人们已大体形成了对其基本内涵的一致看法。比如:“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西方学界崛起的背景是后现代主义,它对后现代理论既有批评方法论的沿袭也有理论论本体的反叛。正是在与各种后学理论的交锋中,新历史主义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从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论和理论旨趣两方面,对新历史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的话语关系作出适当清理,是正确理解新历史主义话语特征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诗学的谱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学派是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是历史主义学派的继续和发展.1969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厄巴那召开的科学哲学讨论会是新历史主义形成的起点.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受到许多人的批判,而美国科学哲学家夏佩尔提出的"信息域"理论得到许多哲学家的赞许.这样,使原先一些赞同库恩观点的科学哲学家开始转向批判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从而逐渐形成了新历史主义学派.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历史主义是美英左派学者东山再起,重建历史主义以制衡文学化偏差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于70年代末初露锋芒,1982年该学派先驱斯蒂芬·格林布莱特为《文学类型》学刊撰写集体宣言,定称新历史主义,开始崛起。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强调对文学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治理,以获得大文化批评视野,集文学、历史、政治,经济与符号研究于一体,带有鲜明的“后理论”难以通约性质。新历史主义是美国新生左倾理论界在西方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历史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近30个年头,其一度在中国掀起了新历史主义研究的热潮,至今仍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后所彰显出的是其巨大的理论优势和话语空间,这里试图着眼于新历史主义理论优势和当代意义的梳理和挖掘,进而辩证思考当下学术界对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获得正式命名。新历史主义文学史观强调文学史是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是文化系统整体性的话语想象,它从社会——文化批评的角度审视作品的生成与存在,对文学史理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同时,它对传统的文学史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强调的是历史的总体性发展观,它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文本具有及时的和普遍的影响。新历史主义影视通过戏说历史、消费历史和时空错位等形式来对历史进行解读,对此,受众应持有辩证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学界在新历史主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新旧历史主义简单的被理解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在文学研究领域,对新历史主义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源认识不一等。本文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与旧历史主义的理论分野来分析新旧两种历史观;疏理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在理论渊源上的关系;另外,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对建国后文革文学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作为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美国新历史主义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循环论史观为指导 ,旨在颠覆表现于十七年小说中的阶级论和社会进步史观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由于新历史主义小说既未摆脱观念先导的表现模式 ,所立足的观念又违背了历史本真 ,所以 ,它与十七年小说相比 ,更加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英雄》是一部商业巨片,但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它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景观的神话外,它对新历史主义的成功运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试图从影片运用的叙事策略和贯穿的创作理念中对其暗含的新历史主义因子作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新历史主义最终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历史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亲密关联及其异于传统的文学观念,它确实激发了女作家主体创造的激情,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及创新景象.但是它也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新历史主义与1990年代后女性历史小说的这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是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国内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与国外新历史主义批判理论之间彼此互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本文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视角如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以及戏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5.
自八十年代初期始,“新历史主义批评”这一文学研究方法就开始流行于文学研究领域.它的倡导者不赞成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并认为“新历史主义”是脱身于“新批评”和即之而后的“解构主义”的一种文学批评.新历史主义者在分析作品时不是割裂历史背景,而是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兼顾以后的文学阐释与评价.这并非是倒退到早期的文学研究.早期的文学研究与新历史主义者的观点和实践大不相同.前者运用的是政治标准和知识标准来评价作品,并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来评论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区分新历史主义批评与传统历史主义批评及形式主义批评的差异,概述了这一批评流派的理论主张及其理论渊源,详述了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指出了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显著特征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从历史观来看,小说从"民间历史意识"切入,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构革命历史主义的新历史主义行列;从时间观来看,迟子建充分借鉴了革命历史主义的线性时间观,极具个性地走进了新历史主义的时间观,却又极具个性地走了出来;从对历史主体的塑造来看,迟子建是拒斥革命历史主义的,而在新历史主义的观照下,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冷静思考,既不全面颠覆、也不多加嘲讽,而是尽可能如实地切近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主义于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对传统历史主义以及统领西方学术界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的挑战与颠覆。新历史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把握事物本质,看清历史发展有所裨益。本文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而后阐述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学批评流派,其流派特征为: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但这“历史”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着力考察的以政治、经济制度为主的社会状况,而是一种“化性的”历史;不过,在对学的历史作用的强调上则体现了“新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多元理论的产物,它的价值在于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相结合,将历史纬度输入到后结构主义批评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cism)的大本营在美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杜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和蒙特洛斯(LouisA、Montrose)。而在英国,新历史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Doliimere),主要代表流派是“文化唯物主义”。可以说,文化唯物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学术宗旨、文学理论意向和政治话语的基本原则都相当接近甚至相同,但是由于欧美地域文化氛围之别,也存在一些微妙的理论差异。学术界一般讨论美国新历史主义比较多,而研究英国新历史主义或文化唯物主义相对较少,其实,这一新的文化流派有必要作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