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分别立足于政治、实践、理论、制度规范等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整体诠释,就其功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引领人民开创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想;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崭新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渝追求,是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不走好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深刻理解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明确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根本上体现着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创造,人民性是其重要的价值旨归。中国人民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创造者、实践者、享用者、评价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展现出特有的人民性色彩:"人民本位"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逻辑起点;人民"为我性"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价值目标;人民"我为性"是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周边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核心,中美、中俄、中印关系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支点,亚太地区是中国地缘外交的基点,欧洲大陆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板块。中国地缘外交的目标是发挥全球作用。  相似文献   

6.
诗画同趣     
中国诗和中国画中主观的意的获得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意境是中国诗、中国画的共同追求。中国诗、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一致的,审美的标准是相通的。中国诗、中国画“异迹而同趣”。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编著成书匪易,但不宜固守现状 诚如一位学者说:“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生活的反映”、“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智慧的表现”、“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寄托”,其价值自然是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绝不是任何人所可随意否认的。就因为“中国文学史的性质,是记述说明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大势,研讨历代重要作家的成就,分析过去重要作品的内容,从民族混合上,地理发展上,乃至从政治演进、经济变化、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成为世界艺术林中之独响,并且能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合尚中,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儒道互补、刚柔相济,这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都有博雅而细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中国前进的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信不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不懈怠、不折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和体系的完善建设有了新契机。目前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和体系建设的急迫任务是明确定位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国”性质、探寻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维度、认识建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前景和现实困境。而重建中国音乐教育价值观、确定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搭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模式,则是切入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必须维度。总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特征上来讲,在理论品质、历史任务、政治立场、社会理想、哲学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脉相承性。毛泽东思想中的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领航中国劈波斩浪、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过程中,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自信。这源于中国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源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新时代,这种战略自信是继续办好中国自己事情的关键所在,是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也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发展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战略、四轮驱动、五位一体是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中国模式是中国不断探索与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战略性、方向性、人民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布局、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哲学"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考察,是要表达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哲学思考。它所要研究的理论范畴,包括中国历史道路的特殊性、中国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中国社会矛盾、中国文化精神及文化属性、多民族国家形成、历史上的国家与社会等等。中国历史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建构中国历史的过程体系,要建构一部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形态的中国历史。它要按照中国历史本身的嬗替逻辑,阐述中国历史的合逻辑发展过程。中国历史过程研究,对于一般哲学来说是历史的,对于一般中国通史来说则更具理论色彩,其学科属性是理论历史学。中国历史哲学是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理论解读,解释中国历史的话语权,在中国学者自己手里。但所谓中国话语主要是话语权问题,而不能理解为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概念体系,不能理解为用中国的历史语言去书写中国历史哲学,而是要吸收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科学概念体系,结合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去构造中国历史哲学的范畴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读历史的一套概念体系,仍然是我们应该使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这条道路是为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是指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和力量源泉。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外部条件。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方向。这是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回望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人民大众坚信社会主义的思想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所提供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层,而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的实现是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质问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构建现代、未来文化之需;是构建中国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及其特色之需;是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需;是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之需,它给予了现代产品设计以极大地丰富、拓展与完善,促进了产品设计理念、内涵与实践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