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首先提出来的,引起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有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原因.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有些褒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二、有些贬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褒义词.三、有些褒义词以及贬义词缓慢成为中性词.四、有的词语正处于两种感情色彩的反复出现难以确定的阶段.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在渐进中完成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同色彩的交叉时期.掌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情况,才能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人们爱用比喻的方法把那些受人豢养并帮人作恶的人称为“走狗”,这是骂人话,很难听。其实,走狗原先是个有赞誉意味的词,古代的“走”是走得很快的意思,走狗便是“走得极快的猎狗”,是上等狗。《史记》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说,把走狗与良弓相对,用来指良将韩信,显然没有贬义。可现在为什么把这个好词降为鄙视之词了呢?这要从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变化说起。  相似文献   

3.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文本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陈丽娜 《考试周刊》2013,(59):48-49
指导学生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策略包括:一是通过反义词和近义词,比较词语感情色彩;二是紧扣课文情节联想同类词,区分词语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6.
《中学文科》2006,(10):22-26
【解析】答案C。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相似文献   

7.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感情色彩角度分类,词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把褒义词活用作贬义词,或把贬义词活用作褒义词,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在初中语教材里并非少见,现选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处心积虑”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一个中性成语,但是到了现代汉语中,则一般都用为贬义。通过考察“处心积虑”从古到今用例的演变情况.探讨了“处心积虑’’在现代汉语中的褒贬色彩使用问题和成语褒贬色彩演变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察了词语感情色彩的获得、历时的变化和具有语用规定意义的能明确标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色彩义的偏离,提出感情色彩的获得和褒贬转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语汇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这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词语带有喜爱、赞美的色彩,一般称为褒义词;有的词语带有贬斥、厌恶的色彩,一般称为贬义词。写文章时,一定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用色彩协调的词语,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褒贬失当的现象都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众多不同的语种中.汉语可以称得上是感情色彩最为丰富的一种了。喜怒哀乐的细微差别,阴晴圆缺的微妙变化,都能够在汉语中找到一个精确的词语加以描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地演变。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与汉语中都存在具有文化意义的动物词语。英汉中的dog(狗)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本文就此问题试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极为普通的词语,如“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水平”等等,因经常作为形容词出现,所以多被看作带有高度评价意味的褒义词、,然而,“一流”也可作名词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成为一个中性词,不合褒扬的感情色彩,可惜此点容易为人忽视而造成误会。  相似文献   

16.
贺远亮 《语文知识》2004,(10):15-16
量词被人们视为汉语中的“小件”,但它的能量却不可小视。除了“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有描绘形态、表达感情的特殊作用。量词表达感情。一般靠打破常规,移用他类词,或移用其他类型的量词。  相似文献   

17.
18.
“我们”是一个人称代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它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但在实际运用中,它却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而且表示的意义也有所改变。下面,我们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成语的色彩可分为感情色彩、谦敬色彩、语体色彩、时态色彩、职业色彩等,其中成语的感情色彩一直是各省市高考考查的热点,也应该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楚天都市报》1999年7月发了一篇感人的“大特写”,介绍中国一位老专家与荷兰的一位老女士的黄昏恋,在一个小标题中用“炙手可热”形容二老的热烈恋情。笔者对这一成语用例觉得不妥。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也有个此成语的误用例,即第4题 C 项:“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此二例一用于人,一用于事,都用作褒义了,意思分别大致是“热烈无比”和“很俏销”。据倪宝元《成语例示》称,此成语是贬义。这就与此语的来源有关了。《新唐书·崔铉传》:“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炙手可热。”杜甫在《丽人行》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屃。”形容杨国忠等杨贵妃家族气焰极盛,权势极大。上二误用例均无此意,故属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