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据《云南信息报》10月29日报道,昆明一中开展"三生教育"课,45名学生集体写遗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一(13)班的訾诚说:"我没觉得不考‘三生教育’,它就显得不重要或者不受重视。考试是用强制手段考验我们掌握了多少知  相似文献   

3.
一、遵循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1.先学后教。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里提到:"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就包含了"先学"的概念,即前置性预习。  相似文献   

4.
正如卞之琳所说:“中国学有自己产生的主观条件,当然也有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是催化剂。不从西方‘拿来’。不从西方‘借鉴’,就不会有‘五四’以来的新学的面貌。”。中国诗歌仅靠内部的转换,是不可能变成新诗的,它需要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的启发,一种新的化模式的启发,即西方诗歌的译介。有一个很重要的学现象我们不应忘记,在新诗史上被看作是新诗成立的纪元的《关不住了》,正足一首译诗。  相似文献   

5.
从李政道对“学问”的解释说起李有爱前不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对“学问”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他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接着指出:“我们现在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特殊群体:潜能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赞同”。为了啃下这块“骨头”,我校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干部为辅转化潜能生的教育模式,即“1十4”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校潜能生转化工作已经走在了同级同类学校的前面。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未能把它有机地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  相似文献   

8.
郑友霄 《语文知识》2001,(12):56-59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先生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一文中说:“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  相似文献   

9.
“学会学习”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一个口号,在面临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学会学习”这一响亮的口号落到实处。对“学会学习”这一提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会学习’的口号中包含两个学习概念,作为宾语的后一个‘学习’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学会’的前提当然首先是学习,‘学会’一词中的‘学’亦即学习的意思,首先有‘学习学习’才可能‘学会学习’,前一个‘学习’即为元学习。对于‘学会学习’,当我们不只是停留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2月8日,中国京剧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舞台演出《红灯记》。看戏之前,我刚好遇见批准这次来台演出的台湾最高教育主管曾志朗。曾志朗听说我当晚要去看《红灯记》,很高兴地说:“好看啊。不过他们对台湾不太了解,为了‘体贴’我们,把台词都改了,‘共产党’改成‘革命党’三个字,说是不要‘刺激’我们;我就批示,根本不需要。共产党就共产党嘛,什么时代了。”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以生为本"?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循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就包含了"先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研室的吴灵芬教授看来,合唱更重要的功能,是它对优秀人格的塑造。“合唱首先是要‘合’,所以它是一个群体教育。在声乐知识、乐理知识之外,合唱要求合作意识和调控意识,‘合’的过程提供了人情、情爱的人文教育,所以它对人的质量和音乐修养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训练手段。”吴曾经在日本NHK合唱团排练室里见到这样的标语:“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对这句话,吴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这是摘自刘墉先生《平凡》中的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这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觉得它寓意深刻。就拿我们所熟悉的雷锋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平凡”与“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雷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不敢过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教育现在得了两种病,一个是‘多动症’,花样不断翻新,搞形式主义;一个是‘浮肿痛’,好大喜功。现在学生不喜欢语文是一种悲哀,这与我们的导向和指挥棒有关,我认为是高考制度的问题。”目前在“中文自修”杯上海市第16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后举行的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对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末我国语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学科中的学教育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有论认为:“‘语’与‘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于今还远未‘到位’。”有的论却说:“语教学改革的先驱们以‘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在语学科滥觞之时,清醒而富有远见地界定了学与实用在语教学中的定位,使语教学真正具备现代的科学的学科意义。”“定”了“位”才谈得上“到位”。那么:学教育在语学科中究竟应占有什么位置呢?此前有没有定论呢?  相似文献   

16.
今天,小黄莺把自己刚刚写好的作文交给了啄木鸟医生,它想请啄木鸟医生看看自己写的怎么样。啄木鸟医生拿起眼镜仔细地读了一遍,它指着小黄莺的作文本上的一句话说道:“小黄莺,你看这句话:小鸡对妈妈说它学完习再来吃饭。‘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词语,你把它拆开,中间加个‘完’字,词的整体结构就被破坏了。这就是生造词语。应把‘完’放在‘学习’后面才行啊。”“是这样的句子吗?小鸡对妈妈说它学习完再来吃饭。对吗?”小黄莺说。“你真聪明!”啄木鸟医生高兴地表扬了小黄莺。小黄莺不好意思地笑了。病句1我们集体走进科技馆,之后便三群两伙地…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是一个爱画画的小朋友,你就要学会用‘美术的眼睛’看世界。眼睛还分‘美术的眼睛’、‘数学的眼睛’吗?不都是一样的吗?欸,眼睛外表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却不一样。同样一个‘●’有的眼睛把它看成一个黑点,有的眼睛把它看成了一个太阳,而有的眼睛把它看成了一个小汽车的轮子……你看,是不是不一样呢?这‘美术的眼睛’啊,就是有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会欣赏美,分辨美。”  相似文献   

18.
回眸一笑     
1.历史课上老师讲道:“历史是过去的东西,现在来学,为的是将来有用。也就是说‘活的’学‘死的’为了‘活的’。明白吗?”一学生回答:“明白!老师,我们整天背得死去活来,可学得还是半死不活,我看是死活也学不好了。”  相似文献   

19.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20.
《磨道》的一大功劳是揭示了一个“一切‘世界之最’之最”--中华帝制。它给予我们根本性的启迪大略有三:一是有助于我们认史历史,二是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三是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