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生活需求。本文以1930-1937年的《大公报》医药广告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医药广告进行内容梳理,发现性病、保健品、咳嗽及肺痨、戒烟四类药物广告较为常见。据此,本文从社会健康议题角度出发,分析造成这些药物盛行的现实原因及《大公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另外,健康传播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新闻史的角度研究民国社会健康议题设置,希望能给当今健康传播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从健康传播的角度丰富学界对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内忧"与"外患"的快速升级,"西北中国"在中国地缘政治快速凸显。精英媒介《大公报》通过媒介议程的建构重新发现了"西北中国"。《大公报》对"西北中国"的发现与当时政治议程中"西北中国"存在关联性。但是,《大公报》的"西北中国"媒介议程设置保持难得的独立性,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范长江是《大公报》"西北中国"议程的首席定义者,他的西北报道成就了《大公报》作为精英媒介在定义"西北中国"媒介议程的引领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4.
在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对报纸形成挤压的时代,微博-报纸之间环境污染的议程存在怎样的互动、报纸在环境污染报道领域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论文以媒介间议程设置、时间序列与议题关注周期为基本框架,针对报纸和微博在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议程设置上的领导与追随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博与报纸间的媒介间议程设置关系会在议题发展的不同阶段改变其方向。相对于微博,在环境传播议题尤其是专业话语中报纸依然具有较强的属性议程设置之功能。这也是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报纸能够在环境传播上继续引导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金玲 《新闻世界》2011,(8):166-167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政治倾向发生重大转变,从一份谨慎保守的传统报纸变成了言辞激烈,要求抗日的进步报刊。本文以1931-1934年为着眼点,探讨这段时期内《申报》在公共空间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太玄在主持香港《大公报》期间,撰写社评和专栏文章,教育报社成员,借助报纸进行统战工作,在《大公报》的转向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不方针的提出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大公报》是唯一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中国独立报刊的杰出代表,1941年,《大公报》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朝日新闻》等报纸一样,获得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奖章,后来联合国又推选《大公  相似文献   

9.
施喆 《新闻大学》2002,(3):64-71
回顾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记《大公报》(1926-1949)是必须提及的一张报纸。它以“四不主义”确立报纸的风格,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在1941年获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而成为当时中国报纸的翘楚。但对《大公报》的性质,除了以前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之辞外,学界的观点并非一致,或将《大公报》视作“职业化报刊”的尝试,或将其定性为“文人办报”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监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whattothink),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tothinkabout)。”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首先明确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自1986年美国学者丹尼利恩和瑞斯对美国媒体对古柯碱的报道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议程在媒介之间流动的存在。在过去的研究中,通常认为,一些大的报纸会影响小报的议题设置(例如,议题会从《纽约时报》流向其他的报刊),或者在当时业已占据权威地位的媒介会影响新兴媒体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主流报纸是形成社会舆论场的重要力量之一,且日本人均报纸占有率和阅读率居世界前列。二战期间,《朝日新闻》作为当时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深受日本法西斯新闻传播统制的影响,鼓吹军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1937年至1945年间,《朝日新闻》多次报道在台湾地区征兵的新闻,内容涉及征兵政策、台湾兵源去向、时间节点等信息。本文以《朝日新闻》(1937年-1945年)上有关对台湾地区征兵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采集,主要考察新闻报道中日本对台湾地区征兵的政策演变和相关内容,进而解析1937至1945年台湾青年参战动员的战局背景、日本殖民政策、战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张广宁 《新闻世界》2011,(12):140-141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当中一个领域,其间能够形成公众舆论一类的事物。”这一空间是对所有公民开放的,能够保证他们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表述开口发表观点。张季鸾先生早在1931年就提出了“报纸应为公共论坛”。这一观点似乎与哈贝马斯的公共舆论领域不谋而合。张先生重视舆论,《大公报》以他的言论而著称。本文试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点的基础上对(《大公报》如何建构公共论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2-32
费彝民(1908—1988),著名新闻工作者。江苏吴江人.1925年北京高等法文学堂毕业。1930年起在《大公报》历任编辑部记者,经济课主任,总稽核.上海分馆社评委员。1931年任《大公报》驻沈阳通讯员、1945年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同年应邀赴台北参加日本投降仪式,并发表长篇报告。1948年《大公报》在香港复刊,  相似文献   

15.
刘欣  侯文韬 《兰台世界》2016,(6):119-121
本文探讨《大公报》对近代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大公报》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一贯重视体育报道。《大公报》的体育报道,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宣传、推介、促进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张颂甲 《传媒》2002,(5):40-41
现在人们可能只知道我国香港有一张《大公报》,而不知道当年《大公报》是从天津起家,“文革”前的北京《大公报》曾是中央一级全国性的经济报纸。现在人们大都知道我国有一张权威性的经济报纸《经济日报》,而不知道这张报纸和当年的《大公报》有着某些历史渊源。那么,《大公报》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报  相似文献   

17.
张海东 《青年记者》2007,(10):32-33
《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经历了英敛之、王郅隆、新记公司和1948年以来的爱港爱国人士在香港办报的时期。新记时期指1926年-1948年,从总体上看,该时期《大公报》是一张典型的人办的民营企业报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陆诒(1911-1997),上海浦东人。1930年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顾执中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1年进入新闻报社任编辑。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陆诒就成为一名出没于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在八年抗战中,他约有四年在战地奔波采访。他足不停步,手不辍笔,亲临现场采访,写下了无数记录历史的篇章。历任《新闻报》记者,《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新华日报》编委、采访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上海《联合晚报》采访主任。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成立,陆诒是发  相似文献   

19.
宁聪聪 《新闻前哨》2022,(23):45-47
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我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报纸,其建构的“建党百年”特刊不仅有力地发出了党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百年“建党特刊”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19日-7月29日共计123期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人民日报》如何设置宏大议题的议程及这种议程的特点,以及对其他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界对新记《大公报》的成功主要归结为三点:吴鼎昌的钱、胡政之的管理、张季鸾的笔。本文意在通过研究新记《大公报》时期张季鸾其人、其办报思想以及张季鸾所取得的成就,揭示主笔张季鸾在此过程中对报纸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