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香 《传媒》2019,(10):83-85
当前,与日益增长的数据新闻报道需求产生矛盾的是,我国数据新闻人才培养工作却仍有待提升。本文立足我国数据新闻人才培养现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丰富人才培养主体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融合、完善数据新闻教育内容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数据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锦宣  费再丽 《传媒》2021,(23):88-9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面融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进行整体设计和宏观布局,全体系融入新闻传播学科、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员性融入教师观念素养、全覆盖融入课程教材内容、全链式融入教育教学环节、全域性融入人才培养空间、全过程融入教育质量评价,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学科中"筑基"、在专业中"立魂"、在教材中"化神"、在课程中"发声"、在教学中"亮剑"、与空间"合体"、在评价中"树形".  相似文献   

3.
周勇  郝君怡 《出版广角》2021,(7):6-8,25
随着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由"人"引发的观念和行动能力问题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新闻与传播学界着力探索的方向.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技能、智识、德性"三位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一条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无法规避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受多种条件限制,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新闻人才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分析梳理了地方本科院校数据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突破困境的五个举措,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院校在专业融合、跨学科培养、技术导入等创新举措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但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仍存在着核心知识体系不稳、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模糊、重技能轻素养等需完善之处.因此,未来新闻传播本科培养需要构建以"人"为原点的生态型人...  相似文献   

6.
万陈芳 《新闻前哨》2023,(22):13-15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本科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从改善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内部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调节体系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两个维度,探究促进体系内各要素之间、体系与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和有效整合的举措,以及促进体系向着更高层次演进的条件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以期为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如今,数据新闻正处在上升阶段,单一地运用计算机对技术进行统计操作并且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对数据新闻编辑思路和视角都要转变,让数据说话,做最真实的新闻,并且呈现出全面性、真实性的特点。在"数据新闻"技术乐观的概念中,数据新闻编辑仍然需要思考如何更加贴近群众,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程丽红  张成良 《中国编辑》2023,(4):23-27+40
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立足中国本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与文化传统,其前提是固本培元,筑牢根本。以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构为根基,以专业教育实践为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雷蕾 《传媒》2021,(2):88-90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纽带,是传播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主体,承载着互通信息的时代重任.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高校必须全面落实"卓越新闻人才培养2.0计划",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创新实践,打造符合现实要求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格局.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归纳总结其国际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现实启示,希望能够为国内高校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和运作体系,给传媒业注入新的理念,体育新闻数据化也成为新闻界创新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以有"数据新闻提供商"之称的环球体育网为例,立足于受众,分析了其对体育数据新闻的信息、娱乐和社交等需求,就当前体育数据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局限进行了思考,对体育新闻数据化的制作与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据新闻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在西方发展势头正盛,而中国在数据新闻方面还比较落后,几乎在该领域"失声",淹没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本文以财新网和《纽约时报》为例,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的数据新闻视觉修辞框架,研究视觉修辞在数据新闻中的作用,以在数据新闻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陈莎 《声屏世界》2016,(9):64-66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成为新闻叙事手法之一,众媒开启了数据新闻报道之旅。本文以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为题,以网易、新浪、搜狐数据新闻为个案研究,从议题选择、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方面分析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的不足,进而提出数据新闻的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英国、美国新闻传播院校为例,分析了国外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三个主要论题及争议之处,并概括了国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融合"趋势,希望对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数据新闻实践面临文本和技术创新,突出的表现是交互可视化的使用。交互可视化对数据新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加速新闻阅读方式变革、倒逼新闻生产流程改进、推进新闻生产技术转向。未来交互可视化需要改善交互操作与沉浸体验、实现高级交互,鼓励众包生产以及通过VR数据新闻赋予用户"临场"感。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工程"三网融合"的实施,昭示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给传媒业界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业界"联姻"等.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与新闻教育之间的特殊关联,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为切入口,探索课程思政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加以运用的现实。课程思政并非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简单结合,其遵循着教育的规律性、权威性、有效性、全面性等内涵诉求,将此纳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在观念、知识、能力、素养四个层面探索更丰富优化的体系,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科技所驱动的媒体融合时代,我国日益细分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显露出功底不深厚、能力不稳固、技能不适配等结构性问题,建构适合当下媒体环境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燃眉之急.本文认为,"复合"并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复合",而要在"技术-表达-思想"三个由表及里的层面实现能力的多维复合:具备新文科思维下不断迭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媒体融合进程中,数据新闻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据新闻的概念、特性、叙事策略及挑战,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我国数据新闻业的进步。【方法】本文明确了数据新闻的定义,分析了其关键特性,并探讨了叙事框架及可视化手段。同时,探讨了媒体融合下数据新闻的发展障碍,并提出了创新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数据新闻具有客观性和深入性,其叙事多样性和可视化提升了传播效果,但也存在数据获取、技术和人才培养等限制。【结论】为应对挑战,建议我国媒体采取包括数据共享、角色转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叙事技术创新在内的措施,以推动数据新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技术催生新闻生产的变革.数据新闻依托技术与数据而生,数据新闻报道的传播对象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而以用户为导向的媒介产品主要是服务,因此数据新闻生产也应立足于新闻服务.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是融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其可看性增强,其服务功能在新闻实践中已经显现,甚至直接影响数据新闻的实践发展.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2016年度策划系列报道为案例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数据新闻报道在实践中服务功能体现,总结其实践操作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为同类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唐见  梁锋 《新闻前哨》2022,(12):8-11
随着数字技术、媒介技术、算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技术、平台、范式已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新闻媒介的属性得到了扩展与丰富,新闻媒介既是媒体平台,也是数据平台,还是商业平台,更是交互平台。因此,新闻传播业对多元化人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新型传播人才培养方法、路径、评价也应相应改变,基于“新闻+”的融合型传播人才培养成为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融合型传播人才内涵梳理、培养维度、核心课程体系等入手,阐释了“新闻+”融合型传播人才的9大能力体系、6个人才培养维度、课程实施4大路径,提出了“新闻+”融合型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