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炜 《东南传播》2016,(11):32-33
民生新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电视维权,电视调解,电视帮忙节目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维权节目,因为有情节、有矛盾、有冲突,并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和消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纠纷,因此成为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热点。同时,电视维权也会陷入不够客观,太过琐碎的误区。因此,做好选题关,重视平衡采访,是做好新时期维权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民生帮忙记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忙行动中来,人人都能参与帮忙行动,人人都能感受帮忙的快乐,让互帮互助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成为一种良好社会风气,成为人们推崇的高尚文化,让互帮互助融入到大家的观念中、行动上。  相似文献   

3.
"帮忙类"电视节目"介入不当"与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忙类"节目在行使媒介社会生活"介入"权利,以及解决百姓生活难题和日常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地方群众欢迎与市场追捧。但节目中不时表现出的"介入不当"现象,以及对当事人法律权利的损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法律规制"观念的导入及确立,无疑是保持节目健康发展,规避由节目传播所引起的相应矛盾及纠纷的最好方法,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日益壮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的是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内容的生产已经大同小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急需对其节目形态进行改版、重组才能重新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也是对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为例)的节目形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中涌现出一批颇受欢迎的帮忙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出发点,设立帮忙团队,通过记者以"帮忙"形式作介入报道,并运用新闻、访谈,专题等多种手法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调解矛盾,同时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事件的起因结果与帮忙团队的态度观点贯穿其中.可以说,介人报道成为此类栏目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拓 《东南传播》2013,(8):56-58
近年来各地电视帮忙节目层出不穷,但品牌节目并不多见.笔者作为一档电视帮忙节目的执行制片人,将从电视实践出发,结合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分析当前电视帮忙节目在品牌建构上存在的几大问题,比如出镜记者缺乏明星效应、重点报道缺乏策划等,归纳了品牌互动帮忙活动少之又少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来探讨电视帮忙节目的品牌建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帮忙"类电视节目大多在民生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改版创新逐渐独立成为一档大众喜闻乐见的民生节目。近年来,这类节目在省级卫视乃至地市级电视台都能找到,传播内容、传递模式形态各异,"服务"意识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革。厘清这类节目的互动性传模式,在自媒体与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磊 《新闻世界》2009,(7):71-72
“美丽帮女郎,天天帮你忙。2008年10月18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档直播热线帮忙节目《帮女郎帮你忙》正式开播。《帮女郎帮你忙》专注“热线帮忙”,在内容定位上和《第一时间》《夜线60分》既错位发展,又形成互补。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以热线直播为播报方式,以7位靓丽的“帮女郎”为节目主持人的帮忙服务类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上有不俗的表现,市民对其也颇有好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中涌现出一批颇受欢迎的帮忙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出发点,设立帮忙团队,通过记者以“帮忙”形式作介入报道,并运用新闻、访谈、专题等多种手法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调解矛盾,同时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事件的起因结果与帮忙团队的态度观点贯穿其中。可以说,介入报道成为此类栏目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今电视节目声像结合的特质,使之成为最具媒体艺术的传播亮点。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其语言艺术是节目最大的关注点。本文以柴静在节目中的采访语言和主持语言为例,分析电视新闻采访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互动的语言艺术,寻求最佳的新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茂华 《报刊之友》2014,(11):131-132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3.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的新时期宣传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按照李长春同志对"三贴近"内涵的概括,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百姓就是  相似文献   

14.
杜敏 《视听》2016,(7):45-46
作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延伸的"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因其"帮忙"和"服务"的功能深受百姓喜爱。但在多媒体竞争的当下,要想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就必须"穷则思变"。本文以重庆市大足电视台《小马帮你忙》为例,探讨"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视媒介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同的节目类型需要不同风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而促进节目主持人传播的发展。一个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艺术核心,如果一个节目想要长久屹立在电视媒体市场之林,就必须有一个自身素质过硬、有独到主持特点、思想与时俱进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固定的,但因为不同的节目内容和环境需要,主持人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身为一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节目定位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才可以建立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节目品牌,才可以使节目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牛犇 《新闻世界》2020,(4):66-68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帮忙"类新闻节目的兴起之际正逢构建和谐社会之时,"帮忙"的特性决定了此类新闻节目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自我调整的—个主攻方向。本文从地方电视台"帮忙"类新闻节目兴起的背景、竞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作铺垫,推动此类新闻节目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梓 《视听》2016,(7):91-92
美国是第一个开办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国家,几十年来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虽晚,但结合自身环境及观众特点,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本文以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为范围限定,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邢远红 《视听》2021,(4):35-36
电视帮忙类节目由于面向基层、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积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深受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然而,许多地方电视台均开办了此类节目,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电视帮忙类节目在媒介生态与传播环境变化的当下应及时转型与创新,以保持其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