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昌新 《中学文科》2005,(12):11-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极具影响的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在:注重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己体察,知行并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教育方法提倡涵泳历练、切己体察,意即要求读者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细细品读、反复揣摩,不断掂量玩索、鉴赏比较,将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阅读,就是阅读文本时要有读者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它强调学生在“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的过程中使课文的内涵不断得到开拓和建构,使课文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写作的宽度,学生阅读的质的区别决定了其写作的厚度.在大力提倡个性化写作的今天,如何让阅读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写作服务?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文教育方法提倡涵泳历练、切己体察,意即要求读者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细细品读、反复揣摩,不断掂量玩索、鉴赏比较,将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的阅读"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读解,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甚至是混乱.当前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学生对阅读鉴赏的理论、方法缺少必要的理性认识.没有理论指导的"个性化的阅读",只能是热热闹闹,乱乱哄哄,浅尝辄止,难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则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难题,我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先锻炼胆量,再提高质量.我把我的策略概要总结一下,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也许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广阔的原野里,小蜜蜂们总是随着兴趣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朵,酿出最甜最美的蜂蜜。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笔者以为语文课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如蜜蜂采花,成为一种个性化选择、内化与吸收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像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而他们是一只只快乐的采花酿蜜的小蜜蜂。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个性化阅读,虽然还没有科学系统的定义,但在我们看来,它应该是学生从个体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表明了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精神与要求,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使人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当前,以学生为本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正蓬勃兴起,成为语文教改中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这一课题,就个性化阅读的涵义、性质、特点、过程及其作用等五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的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2004,(10):30-30
  相似文献   

15.
贵刊今年第5期刊有余广发老师的《珍视学生感受,倡导个性化阅读》一,读后有些感想,现同余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让个性化阅读教学深入学生的阅读学习中,为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突破.本文探讨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策略,旨在为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18.
司赟璋 《甘肃教育》2009,(11):49-4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下简称《林》),描写了林冲的性格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过程。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探究林冲如何完成这一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哪些扑朔迷离、动人心弦的情节。  相似文献   

19.
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定有言语情趣的亮点,这个亮点不但能够将作者的思绪体现出来,而且能构成鲜明的言语特征,这正是文本秘妙之所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将情感体验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不遗余力地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思绪和情感意蕴,增进情感熏陶,但显然,这种过分的情感主导忽略了对文本言语的自我体验。宋代大儒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中指出:“读书要切己体察,不可只作文字看,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朱熹的论点为言语体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切己体察,透过文字这一媒介,体会和感悟文本秘妙。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倾向于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教师进行差别化教育的方向发展。在当今"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缺失,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前引导,注重个体差异,要善于整合阅读内容,让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