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悌华 《物理教师》2003,24(2):33-34
当光由真空斜射入空气中时 ,传播方向只有微小图 1的变化 ,因为空气的折射率是很小的 ,而且空气越稀薄 ,越接近真空 ,它的折射率就越小 ,虽然如此 ,我们仍能观察到它的影响 .如图 1 ,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被折射的情景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大气 ,越接近地表越稠密 ,折射率也越大 .在这种密度分布不均匀的介质中 ,光不是直线传播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是由许许多多图 2水平的气层组成的 ,每一层的密度不同 ,越靠近地面气层的折射率越大 ,当太阳光从外空斜射向地面时 ,将向法线方向靠近 ,结果 ,我们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 2 0 0 1年 3月第一版 )第一册第1 6 4面“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 ,关于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是这样叙述的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空气越稀薄 ,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笔者认为这句话值得商榷 .教材中的表述除了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减小之外 ,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因果关系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小 ,原因是因为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如果把原话稍做修改 ,则因果关系更加明显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因为空气越稀薄 ,所以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实际教学中 ,不少学生也都存在这样的认识 .那么 ,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3.
探索地球村     
啊(7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吗叩那多费劲啊!越是往下凹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啊!挖起来就比较省力气啊!越薄的地方肯定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地面上再低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低得过海底呢甲因为上次亮亮说过海底的地壳比较薄啊。我们的地球,像这个苹果一样。它是述之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岩石圈”。理rr④地壳的厚度在全世界各地是不一样的哦、像青藏高原,地壳育60一80公里厚呢‘7但也有很薄的地方,像太平洋海底,有的地方只育8公里厚。r这些东西比钢铁还要坚硬好多倍。却又可以慢慢地变形和移动,而且不会断裂。科学家们认为地球里…  相似文献   

4.
’99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第5题是这样的: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某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现象,图1画的是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率也就越大.在这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里,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就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总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  相似文献   

5.
气压随着大气高度而变化,这是因为空气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对物质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气愈接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气压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作用,气温低,气体收缩,密度增加,气压增大;相反,气温高,气体膨胀,  相似文献   

6.
1.明晰气压概念及其垂直分布特点 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气压.空气是一种物质,是有重量的,在大气最底层每立方米空气重量大约为1.3千克,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稀薄,重量变轻.因此,气压在一般情况下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气压;空气是一种物质,是有重量的.在大气最底层每立方米空气重量大约为1-3千克,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稀薄,重量变轻。因此,气压在一般情况下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空气同其他物体一样,也是热胀冷缩的。温度高的区域,空气稀疏,冷的区域,空气稠密,这样就形成气压高低不一样。高处的水向低处流,空气也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跑。冬天,由于屋子外面比里面冷,室内空气比较稀疏。所以,尽管把门窗关上了,冷空气还是容易从窗缝或门缝挤进屋子里来。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三.包围地球的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海洋的底层.2.空气由于受到.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3.、叫做大气压强,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4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越,大气压强越5.小华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他在杯中装满水(图l-l),再盖上纸片(图l-2),然后将杯倒置过来(图l-3),结果水和硬纸片(选填“掉下”或“没掉下”),这是由于杯子里的水和硬纸片受到外界向上的的作用.占.且个标准大气压强跟.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大约跟.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  相似文献   

10.
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大气圈。大气圈上下各层的空气具有不同的密度,愈接近地表、密度愈大;愈向高空、空气愈稀薄。高层大气中光学现象十分丰富,如虹、晕、霞、华等。各种不同的光学现象能显示高层大气的物理性质,预示未来天气的变化。一、虹炎热的夏天雨过天晴,常常会在背着太阳那一边的天空出现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雨过天晴的空气,悬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的角度射入小水滴,入  相似文献   

11.
在本刊2006年3月的“创新实践”栏目中,我看到了一篇关于“水往高处流”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让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平常总听人们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地球引力的缘故,水会从位置高的地方流向位置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周太红 《物理教师》2000,21(9):38-39
古时候有一则“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一个说早上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大;另一个说中午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更热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经常碰到学生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宇宙空间,看一看这些问题的成因吧!1 早晚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较大? 我们知道在地球的表面存在着一层疏密不均匀的大气,当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层射向地球表面时,由于高空的空气比较稀薄,而地表的空气比较稠密,光线经过这样不均匀的介质时,由于折射作用方向会逐渐改变,向下弯曲.地球周围的空气介质就好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居住地球的外围是一层稠密的大气层,这层气体对维持地球表面温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大气成份中的CO_2,它的含量变化对全球气温影响极大,大气中的CO_2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愈接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递减规律是:每七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15.
霍雨佳 《教师博览》2014,(11):64-64
众所周知,在一般情况下,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度,这样,大气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从而减轻在大气低层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2,23(7):47-47
新编高中物理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第1 2页有一则阅读材料 ,谈到高空的气温为什么很低 ,这个问题与许多气象知识有联系 ,为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 ,有必要从与之相关的天气现象说开去 .暖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 ,比重比周围空气变轻的缘故 .越往上 ,气压越低 ,所以暖空气就越膨胀 ,同时 ,空气膨胀时 ,对外做功 ,自身内能变小 ,所以温度便会下降 .这样 ,由于空气不断变冷 ,山上就变成了“寒宫” .干燥的空气每上升 1 0 0m ,温度会下降 1℃ .而如果空气潮湿 ,含有水蒸气 ,由于温度下降变成水时就会散发热量 ,使空气变…  相似文献   

17.
1.大气层的总质量在地球周围空间包裹着一层稠密的大气,要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质量,可以从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入手.由于Mg=p0S,其中地球表面积S=47πR2=4π×(6.37×106)2m2≈5.1×1014m2,  相似文献   

18.
1.垂直气温递减率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愈近地面,空气受热愈多,反之愈少.因此,近地面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递减规律是: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19.
霍寿喜 《学与玩》2024,(2):28-29
<正>“干”“湿”的秘密“干雪”和“湿雪”的说法其实来自民间,区别标准是降水形态:“干雪”中全是固态水,而“湿雪”中则含有液态水。众所周知,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雪花才不会融化。有的雪花在降落的途中,所在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有的雪花所在高空气层的温度在0℃以下,但到接近地面时,却遇到一层或多层高于0℃的气层,雪花还没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20.
太阳、大气和地球自身的一些特点,构成了地球上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它的外围发光层温度高达6000℃,其内核的温度高得不可想象——可能达1600万℃。如果太阳的热量下降13%,地球将为厚达1.6公里的冰所复盖;如果太阳的热量增加30%,那么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