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勒是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倾轧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在小说中,于勒首先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的人物,是一条线索。于勒的命运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围绕“于勒”这条线索,作者安排了四个情节发展的过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样使文章条分缕析,一线贯之。  相似文献   

2.
“突转”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戏剧创作的一条重要的创作技法。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必须要有“突转”。而“突转”就是指剧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包括“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至顺境”。作为一种创作技法,“突转”不仅适用于戏剧创作,而且对小说创作也同样适用。因为小说作为叙事文学,同样讲究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可以说在注重情节安排、讲求情节效应的传统小说中,“突转”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突转”是情节形成高潮的重要一环,没有“突转”这一环节,高潮无法形成。很多小说的情节“突转”之处便是情节的高潮所在。高潮是情节发展过程中最扣人心弦、最具有震撼力的阶段,它往往由这样一些“突转”因素促成:事件的突然转折、人物命运的突然改变、人物心理的巨变、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人物活动场景的突然切换等等。如果缺乏上述的种种“突转“,小说便难成为小说。以契诃夫的《胖子与瘦子》为例。在火车站,两个自幼相好的老友胖子和瘦子不期而遇。二人互相辨认之后便各自讲述了别后几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境况,主要以瘦子的讲述为主。瘦子非常兴奋地向胖子介绍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胖子也愉快...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读”和“析”这样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情节.学生会沿着“发生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来梳理;人物,学生同样会抓住刻画人物的几个要素来加以分析乃至品赏: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主题的认识。其实,小说不仅可以这样读,还可用其他方式来阅读,比如“写”。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既有19世纪中期西欧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吸收、更多的是作家本人的发展和创造。其叙事的特点是时间明晰而凝聚,情节线索单一且有明确的开端和结束,人物多置于时间和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此外.他在多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辩论情节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冲突,以私奔情节将事件推向高潮。还采用相同的人物关系模式以表现两部“多余人”小说的相同主题。这些都说明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小说讲究情节结构的严谨、奇巧,所谓“天衣无缝”“无隙可寻”,便是中国小说结构的民族特点和美学要求。鲁迅对小说结构的传统思想和基本形式,有所承传,更有超越,他还“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造成了在结构艺术上的中西合璧。鲁迅小说的结构技巧,突出的有五个方面,即:精心选择结构形式,巧妙配置人物,合理安排情节场面,用心结撰开头结尾和充分调动其他艺术手段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其特征有三:(1)完整的故事情节,(2)比较细致地多方面刻画人物,(3)具体的环境描写。我们阅读小说应从这几方面人手。 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欣赏结构上的特色。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方面,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是故事的构架,人物的历史、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解决、小说的的主题都有赖于情节的设计。学会分析情节是把握小说线索和结构的关键。根据情节还能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哈代小说结构艺术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高超的结构艺术技巧:一是以作品人物之间的多角恋爱纠葛作为结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二是运用大量偶然因素作为情节的“推进器”,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作品的吸引力;三是通过乡间道路来衔接故事情节,使众多人物、事件、场景得以和谐统一,从而使作品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欣赏小说时,应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正确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能运用学习记叙文的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理清小说的线索,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能区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指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及其作用。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能透露出人物的内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不论篇幅长短,都要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都离不开情节。要把握好小说情节,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主要内容。要养成从头到尾通读的习惯,从而快速了解作品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与之相关的人物是谁,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会涉及事件的发展过程及结局,人物的活动和命运。进而搞清事情发生的背景,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理清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之间的联系。其次,在熟悉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故事情节。所谓概括故事情节,就是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情节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例如《夜走灵官峡》这篇小说就是以修建宝成铁路的宏大场面为背景,通过“我”与刚刚懂事的“小成渝”的接触、交谈来反映筑路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读"和"析"这样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情节,学生会沿着"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人物,学生同样会抓住刻画人物的几个要素来加以分析乃至品赏;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主题的认识.其实,小说不仅可以这样读,还可用其他方式来阅读,比如"写".  相似文献   

15.
所谓情节 ,即是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简而言之 ,就是作者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般说来 ,鉴赏小说的情节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找出线索 ,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 ,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 ,前后是有着某种内部联系的 ,这种内部联系也是贯穿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我们在鉴赏小说情节时 ,只要找到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 ,情节的来龙去脉就容易把握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中 ,情节线索 ,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如在赵树理《…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小说深受西洋文学特别是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带有较浓的自然主义色彩;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在确立白话小说语文体成形和推动浪漫主义小说流派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过分渲染了感伤忧郁的病态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所造成的慢性自戕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远离社会斗争,以颓废的生活方式逃避黑暗现实;在艺术上,缺乏连贯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人物大多属于“扁平人物”,缺乏“圆形人物”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相似文献   

18.
《新娘来到黄天镇》两条线索并行不悖,而后相交于故事的高潮处。情节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高潮,还有高潮下的出人意料的结局。时间方面以暂停和并列时序为主要特征;人物心理变化刻画得相当详尽,以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变化展现时代变化对小镇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各式人物多而不乱,主次分明;多样化的视角使小说悬念迭起,在叙事策略上不输于宏幅巨篇。这些叙事策略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旨:环境变化对单纯的小镇人们的影响,新世界代替旧世界的必然性和对旧世界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缅怀。  相似文献   

19.
对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情节高潮部分的划分,应把小说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的极度虚荣和丢失项链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小说结尾部分的争议,应该从学欣赏和艺术的“再创造”角度分析,应用“实”的情节高潮,而不应用“虚”的小说情节高潮。读想象的“虚”的高潮,不应纳入小说情节结构划分。  相似文献   

20.
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而闻名。“无情节”结构是其写作技巧和风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形式,开创了一种完全崭新的叙述手法,为英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探讨:一、小说的开头从中间开始(inmediasres);二、细节的安排以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为线索,同时注意时间的转换与流动;三、“粘连”式与“迂回”式两种结构在较长的小说中的运用;四、小说以一个有意义的瞬间的洞察为高潮;五、“负结尾”或“零结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