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而且逐步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杜陆伟 《广西教育》2014,(9):125-125
“意境”是一个美学词语,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其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在观摩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评价课堂:“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远些”。可见,音乐课堂上的意境教学正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上课时学生不听课,课后作业又不认真做"。这似乎是把教学的某些失败归罪于学生。试想,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若我们教师在这四十五分钟听一场枯燥的报告,肯定也会不耐烦的,  相似文献   

5.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本县劳动初小听了吴秀德老师两堂课,现在,把教学实况和我们的听课意见写在下面。第一堂课这堂课,一年级教的是“金竹子”(共两课时教完,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是使儿童初步熟悉课文,学会“金、竹、节、骑、北京”等生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最基本的功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为重要,数学课的习题讲解是针对相关知识的加深与巩固,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习题课的讲评中有些"舍不得",如果舍不得不必要的题目,舍不得给学生留时间等,都会导致习题课的效果不佳。针对这堂课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周彬 《基础教育课程》2006,(5):59-59,61
曾经有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位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再加上本堂课没有“作秀”的成分,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去年开设了一堂英语公开课,上课内容为高三英语 Unit 10 A sacrifice for love当时有十几位英语教师参加了听课,课后,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对本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听课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的课堂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终端效果持肯定意见,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去年开设了一堂英语公开课,上课内容为高三英语Unit 10 A sacrifice for love当时有十几位英语教师参加了听课,课后,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对本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听课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的课堂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终端效果持肯定意见,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当时的课堂设计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生源质量滑坡,"教师上课难,学生听课难"这一问题,笔者在病理学教学方法上做了些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宇光 《考试周刊》2011,(50):158-159
通过"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涣散的心迅速收拢到课堂上,从而专心听课,同时通过"导入新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专注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十分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和实施,把"导入新课"作为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记叙了这样一件值得我们玩味的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原来听课者打算在听课过程中做些笔记,以便课后提意见,但他们都忘记了做笔记,他们和学生一样,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说:“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课前的准备,则仅花了约十五分钟”.这是很中肯綮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揭示了教师备好课的奥秘:处理好终生的一辈子备课和十五分钟的一阵子备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泗忠 《教师》2008,(5):51-52
2007年9月,我校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改革伊始,学校就确立了“课堂主渠道为落脚点,学科教研活动为主线,学校全面启动为面”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推进思路。为了有效推动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学校实施了“六个一”教师新课程上岗实践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观摩一堂课,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反思一堂课;初步形成了“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进”这一良性循环机制。在连续3个多月的跟踪听课、现场研究、即时讨论中,大家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秦国英 《考试周刊》2011,(82):18-19
听课的时候,我常常会听到老师说:"真不巧,这堂课讲试卷,没什么可听的。"事实上,试卷讲评课不仅有很多地方可听,甚至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比上新课还难。高三复习离不开试卷,通过考试既可以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不少人认为教师为学生解惑是天经地义的.对此,笔者也认为"师者解惑"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如何发现疑惑、何时为之解惑、如何解惑,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开学初,市教育局、教研室来我校视导督查,在推门听课环节中,同备课组的于老师执教的随堂课"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受到了听课领导的好评.这节"不起眼"的随堂课处处  相似文献   

17.
刘仝西 《中国教师》2009,(Z1):502-502
<正>在多次听课之后,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执教老师能调动听课人兴趣的话,这堂课听下来,不但听的认真,而且印象深刻:而若执教老师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不但听的令人索味,且没有什么收获。既然有准备地让别人听课,能说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备课吗?不!从课堂上看,执教老师做了充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末,许文娟老师的这堂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在以后的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中,这堂课也常常成为“经典”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这堂课仍然能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每次观看,似乎都能从中发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人们不禁会问:一堂50分钟的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能提供如此丰富的资源?我觉得这堂课本身真实、开放是很重要的前提。而关键是对于同一堂课,不同观察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理论思考,不仅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得在回味中     
黄剑 《文学教育(上)》2014,(22):143-143
首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好!同学们,《云南的歌会》这堂课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利用这堂课最后两分钟的时间,来做个总结,看看大家都学到些什么。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到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学到一些新鲜的词语以外,你还学到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