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凤 《考试研究》2010,(3):104-111
本文探讨了日本政府1996年提出的"宽松教育"的理念及其带来的"学力低下"的争论,同时通过对日本2007年度学力考试内容及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重心已过渡为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扎实学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基础学力对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3.
武兵 《华章》2010,(16)
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是新自由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运用,它在20世纪七十、八十及九十年代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施了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改革.正确地认识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的本质,客观地评价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利弊得失,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学力"概念远远超越了"双基"研究或是"学业成就"的教学论范畴,比之"学业成绩"的概念,更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动态发展.学力研究解读的两种性质的学力落差--基于社会处境不利而产生的落差和基于个人先天素质而产生的落差,正是公共教育政策需要回应的课题.学力研究归根结底牵涉到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借以维护"社会公正"的课题.可以为我们提示分析"基础学力"问题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2002年以来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开始实施以宽松教育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既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注目,也遭到了众多非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学力崩溃、学力危机等焦点问题的升温,将宽松教育视为学力低下之诱因的呼声更是越来越高。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9年2月对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①再次进行修改,这意味着经历了艰难改革历程的宽松教育宣告结束。探讨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分析其是非曲直,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新教育课程改革可提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这些教育改革背后体现了日本对现有学力观和学力结构的检视。日本教育界对于“学力观”的研究由来已久,只有仔细推敲日本的“学力观”,才能真正洞察日本的基础教育。基于对日本“学力观”的分析,探究日本从实施“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这一政策演变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政策演变及相关经验总结,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双减”政策的启示包括:引导课后服务、减“量”不减“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制定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到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在“被压缩的高速成长”的东亚型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日本教育与教育理论,极具重要意义。日本学力论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最具日本本国特色的、独有的重要教育理论,它最能反映日本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日本人对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尝试从探求学力词汇应用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力求在学力概念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及五十年来学力模型研究的演进两大方面,展现作为模型研究的日本学力论发展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揭示日本本土教育理论的自我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日本教育改革的新自由主义侧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20世纪末日本教育改革中的新自由主义理念形成的基本背景,总结了该理念对教育改革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日本教育界对该理念的相关讨论,对日本教育改革的新自由主义侧面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对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寻求走“第三条道路”,不断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教育重建,对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学校运作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打破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固有模式和体制.然而教育变革却使得西方“个人主义”更加泛滥,学校教育远离公平,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毒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侵入大学校园,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精神鸦片的毒害下,大学生中形成了强烈的实用主义、全面的市场交换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警惕新自由主义鸦片的毒害,打一场销毁新自由主义鸦片的“扫毒”战。  相似文献   

11.
本从学教育的角度考察学理论学科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认为,学理论的建构、传布与现代大学建制、学问专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化资本的建立和分配的结果。新世纪学理论教材对“学原理”的质疑表现了一种通过对自身地位、权力的反省而重获新生的勇气,鲜明的问题意识则呈现了面向社会、面向学实践的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创新需要一个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环境,现行的教育较大程度上是一个“存储式教育”,这是社会文化与传统思维的长期模塑的结果。建构起教育创新的社会现实需要在教育观念上不断地从制度化到人性化、在教育过程上从传递消费到生产共享、在师生关系上从隔离到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广度说”,即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复合的知识结构的角度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从素质教育“深度说”,即认为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本能的过程的角度论述了教育应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培养以及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养成等五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统一于教育的过程中。并结合以上五个层次内容的阐述,论述了“应试式”“灌输式”等教育方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成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逻辑需求;全球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高校授课内容的架构模式,必须完成由传统的讲授"是什么"到探究"为什么"的逆转.现有教材知识体系一般以陈述"是什么"为主,并辅以简单的分析,而作为课程体系链的"为什么"往往被忽略.分析高校课程内容架构方式的理论和现实,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授""学"之道,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经历了从"将科学作为知识"、"将科学作为过程"到"将科学作为探究"的不同阶段.当前,我们需要从科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认识"科学探究"的内涵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深刻理解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