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探寻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和谐理念及其民族思想理论的内涵和实践模式,阐述和谐理念蕴含于毛泽东民族思想之中,并论述毛泽东民族思想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和主张,论述了和谐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价值追求等,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家与国家的和谐等。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这些思想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化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文化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观中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文化观对于我国和谐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使我国一些负面新闻频发地区的负面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地区歧视问题尤为严重,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挖掘其背后的深刻理论内涵,是解决当代中国地域歧视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成为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转折点;制定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提出解决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基本思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道路;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平台;以和谐人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党历来重视社会的和谐,深知没有和谐的社会,便没有一切。由于历史条件和思维方法的不同,三代领导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内部各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来探索和追求社会的和谐,为我们今天系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延安时期,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由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变。在本文中,对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内容方法以及当代价值进行了科学探索,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伏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5个方面论述了伏羲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其一,“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树立并践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其二,伏羲文化的和谐精神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三,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信心.其四,伏羲创世传说是民间社会和谐的道德文本.其五,公祭伏羲庆典仪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纽带.总之,伏羲文化中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产生的基础固然不同,却颇多相通之处.充分挖掘伏羲文化的和谐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其中毛泽东为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群众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参考。毛泽东在此期间探索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