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寻找计算的物理意义,提出了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即计算的观点,进而提出了"宇宙的大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对于人类认识轮的重要意义及某些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阶梯式发展理论"是朱训对矿产勘查实践进行哲学反思,而总结出的事物发展模式和规律的理论:地球观是人类对地球客体本质认识的总称;人类自诞生伊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梯式发展过程的地球观,即古代朴素地球观—近代地质地球观—现代整体(系统)地球观,就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计算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需求,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基于对计算科学发展趋势及新一轮信息技术(IT)革命到来的认识,于2015年颁布了著名的"国家战略计算计划"(NSCI),指明了在未来一段内时间围绕高性能计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方向及发展路径,同时构建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方面的责任分工,可谓是一份完整的国家战略计划。我国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九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发展及科技创新规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与政策,有力地支持了高性能计算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相较于美国NSCI计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及系统性,我们在决策定位、政策配套、政策与现实对接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系统、现实的工作。否则,我们将难以走出"追赶—落后—再追赶"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计算地理学的缘起,就发展中的研究范畴给出了一个清楚的认识。特别提出了计算地理学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关系,强调计算地理学既具有方法学意义.又具有理论探索意义。这一观点是对计算地理学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诺尔蒂在《光速思考——新一代光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一书中,以量子计算和光学语言为基础,设想了量子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新一代光电计算机发展远景,认为光机智能终将超越人类智能。文章从表征和计算的角度对这一系统设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作为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整定计算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电力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和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的知识。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给继电保护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电子、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给继电保护系统添加了新的活力。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工作也应该适应继电保护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新方法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特点,对该工作的要求和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工作中的危险点,进而确保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业逐步发展,不断繁荣,从仅服务于国家战略部门对性能巅峰的需求到兼顾市场驱动、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推进,中国高性能计算翻越了打破封锁、打破垄断和引领创新的"三座大山",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先进研制水平的差距,并在整机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文章分析了超算发展的趋势和曙光机的发展之路,将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挑战总结为2点:摩尔定律失效前可持续地构建E级系统,以及后摩尔定律时代超算系统的革命性技术。针对这些挑战,文章进而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阐述了关于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着嵌入式设备、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计算等快速发展,集成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普适智能系统被广泛部署,并逐步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环境.人类生活在由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等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混合网络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仅仅依靠传统的"感觉器官",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社会的感知需要.普适计算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和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强着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材料科学——使人们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认识、改造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计算机科学——满足信息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的需要,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当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结合在一起时,将发挥更大威力改变人类的生活。计算材料学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2011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超过5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伙伴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很好奇智慧的起源,不断有医生、学者和科学家对人类智能提出追问并进行研究。从古希腊的名医到现代脑科学,我们对人脑及神经系统的认知都来自这个孜孜不倦、前赴后继的"头脑特工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对脑的认识—脑科学的起源"人类应当知道,因为有了脑,我们才有了乐趣、欣喜、欢笑和运动,才有了悲喜、真伪、绝望和无尽的忧思。因为有了脑我们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拥有了智慧,获得了知识。我们才看得见,听得到,我们才懂得了美与丑、善与恶,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字化数据激增要求建立新的以复杂性数据和方法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构建可计算的研究范式是适应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研究的新路径,通过系统性地数字表示和执行可计算知识对象,对于促进知识向实践的应用模式探索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借鉴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成果,提出构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概念和核心内容。对比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三大研究方法,提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可发展的三大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是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路径,核心是融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嫁接“数据—知识—实践—数据”间的桥梁。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发展依赖数据、算法与算力三位一体驱动,构建可计算的知识管理体系和解释能力是适应未来复杂知识环境的必经之路。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融合性、自适性和时效性,动态演变和多维验证是可计算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更应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文章围绕算法这个基本概念,提出了通过强化问题转换算法描述这个环节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改思路。并通过介绍算法描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计算方法课程对培养计算思维的意义,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考核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科技进步,人们在对自然的不断探索中,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和拓展,看问题也更趋于客观,更接近真理.对人本身,对其养生之道和行为规范,也存在这么一个认识过程.一些昨天还被认为是"不良习惯"、"不良环境"和"危险运动"而应坚决摒弃的东西,今天就会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还都能提出自己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明  李生 《情报科学》1993,14(2):49-53
理想的机器翻译系统应该是全自动高质量的批处理式系统,在目前的计算语言学发展水平下,计算机还无法彻底解决自然语言的错综复杂现象,达到全自动高质量的翻译。本文认为人机交互的方法是最自然的手段,用户易学易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详细地分析归纳汉—英机器翻译的歧义问题,总结了现有的解决歧义的手段,提出了用人机对话解决歧义问题的交互式汉—英机器翻译的思想,并从语言学的角度提供了论据。基于这一思想设计的CEMT—Ⅱ汉英机器翻译系统模型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作为对人类认识的反思的理论,只有在追踪科学和人类认识发展轨迹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开拓尚待进一步开发的新领域,揭开尚待进一步认识的人类认识之谜,最终才会对科学和人类认识产生现实而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只能在当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网络速度的加快,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也对人们的思维提出了新的容量要求。它需要传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和算术,也需要新的能力——计算思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体现计算思维,提高中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成为了信息技术老师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科学背景化学是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合成化学是人类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合成化学的突破和新物种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面向未来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的新模式和新场景,一类新型操作系统——泛在操作系统(Ubiquitous Operating System,UOS)正在出现并处于探索成型期。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环境多变、需求多样、场景复杂,需要对硬件资源、数据资源、系统平台及应用软件等进行柔性灵活的软件定义,以支持泛在感知、泛在互联、轻量计算、轻量认知、动态适配、反馈控制、自然交互等新应用特征。文章简要梳理操作系统的发展脉络,总结操作系统发展的"20年周期律",认为随着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时代的到来,操作系统发展的新蓝海已然出现。文章分析了泛在计算新型计算模式与应用需求,阐述泛在操作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剖析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创新机遇,分享了对我国发展操作系统的若干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认识的客体对象已不再是平衡、线性、封闭的简单系统,而是朝着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非平衡、非线性开放复杂系统转化。至今为止,关于复杂性系统的科学知识,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正如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对复杂巨系统目前还没有定论!现在能用的唯一处理开放系统的方法是把许多人对系统的点点滴滴的经验认识,即往往是定性的认识,与复杂系统的几十、上百、几百个参数的模型,即定量的计算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主持人的反复尝试,并与实际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