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语是表现力很强的语言。语境不同,语义也不同。人称代词用得更灵活,尤其是在口语和一些方言中。人称代词有:你(你们)、我(我们)、他(他们)、人家、大家、自己等。这些人称代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一些特殊用法,有时还挺有趣。一、人称代词可以泛指①大家你瞧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②这样你来我往互相报复,仇恨会越来越深。上面二例中的“你”、“我”、“他”都不是定指,并不确定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几个或许多人。二、复数可以表单数,体现谦虚或亲切语气③中小学作文可不可以虚构,我们认为不存在问题,问题是怎样虚构。④关于本文的结…  相似文献   

2.
心里拒绝写     
我女儿今年上初中,作文还不错,但面对诸如"人生""梦想""幸福"等貌似高大上的作文时,她也很厌烦.她的回答是:太空了,没劲. 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写此类作文,本质上是对"假大空"写作的抗拒.因为这样的写作,没有情感投入和心灵参与,体验不到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2,(5):10
有一个学生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学生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io岁呀。""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呀。"  相似文献   

4.
暑假一过,教师节马上跟着来。在作文中,如何写老师?这还真有学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写记叙文能否虚构,有的同志认为应当允许。我赞同并提倡这种意见,理由有四: 一、首先要为虚构正名,虚构不等于胡编滥造。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虚构是作者(包括中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把取得的素材加以选择、提炼、集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生发、想象来补充人物、事件中的不足和没有发现的东西,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虚构不是凭空杜撰和编造,必须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符合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学的AECT 1994定义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一次,两位久未见面的台湾教育技术学教授相聚,其中一位说:“老兄请帮个忙,到底该怎么回答我儿子常问的问题,‘爸,究竟您是教什么的?’”另一位大笑着回答说:“别说您的儿子弄不清楚,就连我的老伴也还常问我一样的问题呢。”这个并非虚构的故事大概能够反映出教育技术学确实需要一个确切而简明的定义吧!  相似文献   

7.
99块金币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香肠;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雨,我不为别人干活,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12,(2):57-58
我女儿8岁半,性子有些急,还在一些方面追求完美。比如写作业如果稍有不整齐就反复写有时还急得哭。我说什么她也听不进。我该怎么让她改变呢?  相似文献   

9.
刘加民 《小读者》2013,(8):20-20
有一名初中生,从网上找到了我,诉说她的苦恼:她最怕写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像挤牙膏,一字一句往外挤,挤上三五百字就再也挤不出来了。我在QQ上问她相关情况,她回答快速,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最后,我告诉她:“你是写作文的高手,  相似文献   

10.
风哪儿去了     
我走在田野上,风儿从后面追了上来。它调皮地打着旋儿,把我的头发弄乱了。我问:“风儿,你上哪儿去?”风儿只是“呼呼”地叫着,呼啸而去,顾不上回答。一个小弟弟垂头丧气地走来,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有时用脚踢身边的石头来发泄,  相似文献   

11.
99块金币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有时甚至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有一名初中生,在网上找到了我,诉说她的苦恼:她最怕作文课,每逢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字一句地往外挤,挤上三五百字就再也挤不出来了。我在QQ上问她有关作文的情况,她回答得很快速,而且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最后,我告诉她:“你是写作文的高手,我完全不理解你为什么说自己愁作文,害怕作文。”  相似文献   

13.
故事一: 今天,我教学生学写一个“男”字。我刚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就不约而同的读出了这个字,有的还在大声喊:“田力男”。我点头肯定他们的回答,并示意让他们安静。  相似文献   

14.
李作昕 《老年教育》2010,(10):40-40
“小鱼”姓于,是我邻居的孩子,因为活泼好动,他常自诩为“快乐的小鱼”。“小鱼”聪明伶俐,爱动脑筋,学习成绩特别好,只是上课老管不住自己。因思维太活跃,老师还没说完上句,他就接出下句,有时打乱了老师的思路,有时的回答太另类,逗得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5.
虚构的魅力作文课上,和老师的对话老师问我:“你见过大海吗?”我说:“没有!”老师又问:“你见过沙漠吗?”我深深地低下了头,小声说:“没有!”  相似文献   

16.
赵惠泉 《山东教育》2004,(31):50-50
为了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提问、交谈、评价、鼓励,我尽可能地说英语。我不但带头说英语,还要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说英语。班上40名学生,大部分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四五个同学在回答时结结巴巴,有时干脆不回答,保持沉默。我想这几个一定不会用英语回答,是和我赌气,我有些生气,便索性不管他们几个。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7.
女儿四岁进了小班,那时她除了自信之外,还多了份好问。上学或放学途中,她总是不停地问这问那,小到“地上为什么有果皮”,大到“月亮为什么晚上升起来”,非得我回答清楚不可,而且喜欢在我的每一个回答后面再加上个“为什么”,有时真令我难以招架。 时间长了,我就觉得,她的问题不能仅仅由我来回答,我应该教会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开学好多天了,可是刘莉莉小朋友每次上课是时,注意力还是不集中,有时伏在桌上,有时又好象发呆;我请她回答問題,她总是哭丧着脸,什么也回答不出来。奇怪的是一到下课,她的精神又好了,跳跳蹦蹦地。我找她谈谈,问她上課为什么不好好听老师讲課,她总是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都用礼貌用语。儿子陈臻有时不小心踩到了妈妈的脚,他会立即对妈妈说:“对不起。”而我即回答儿子说:“没关系。”有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儿子还会拿药帮妈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朝霞姐姐: 我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但老师很少叫我,有时我忍不住替那些答不出问题的人回答问题,老师就批评我,说我出风头。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