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学期的听课调研中,当我有幸听了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搭配"后,心中一震,豁然开朗.课堂上,吴老师引导学生从乱到全,从随意搭配到连线,最后到列式计算,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数学味浓厚.特别是吴老师的一句"这节课难道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不是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激起了我的共鸣,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1.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3.
王惠君 《班主任》2004,(7):30-31
对于王小兵,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刚到学校就听说了他的许多劣迹:上课捣乱、逃学、撒谎、顶撞老师等,老师们谈到他都摇头:"这种学生,谁碰上谁难受!"他现在是高一(6)班的学生,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对他无可奈何,工作做了不少,就是没有好转.看着任课老师们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暗自庆幸他不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最终我和他还是"聚"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情景就如"快镜头",不到两分钟就播放完了.老师一刻也不停歇,又在讲台上挂出了生字表,教学生认识生字.生字念了两遍,写了一遍,老师要求学生陕速默写一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速度"特别快,学生们就像是被老师拽了脖子飞速前行的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气喘吁吁"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案例回顾 某一天,高一某教室,倪老师在进行<种族与人口>的教学.倪老师问:"地球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很多学生都从书本上找出了现成的答案:"300万年前!"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举手了:"老师,300万年前还没有文字,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知道的呢?""很好!"倪老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表示了肯定,"这个问题相当好,这涉及到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那么其他同学知道答案吗?"学生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妈妈,这是什么东西?""爸爸,这是什么动物?"这是读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问父母的问题,渐渐地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我们学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少了. 在中学的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情景,绝少能发现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情况,可在课后,我们还是能经常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的,但你只要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学生们问的不是问题,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在问作业里的难题怎么做,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背书.  相似文献   

8.
不少中小学校不愿接纳师范院校的学生到学校实习,理由是"实习老师来校会产生负效应".他们担心实习老师走后,学生对"常任老师"往往会产生厌烦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的孩子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把老师"看破"了,认为老师教学没水平,因此看不起老师,以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在为朋友"出谋划策"之余,不禁联想到一些学校每年新学期开学,常有学生家长提出为孩子调换班级的要求,给教学管理造成较大困扰和压力.我想学生和家长要求调换班级可能原因很多,但少数老师教育教学及其他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缺陷,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无疑是这些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每到毕业临近,总有不少学生情绪忧郁、顾虑重重.面对中考,再加上家庭、社会对升学考试的过分关注,本来心情就很复杂的毕业生更显得迷茫,许多学生在离开老师和母校时神情木然,分别场面冷冷清清.有些曾经挨过老师严厉批评、与老师有"过结"或与同学有过"恩怨"的学生,则怀恨在心,想乘机"发泄"一把,一时形成了离校前的"毕业乱象".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站在黑板前,面向全体同学,被他座位所在一行的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刮一下鼻子…….这是老师安排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课后,这个被"臊"者,逐一追辅课上刮他鼻子的同学,伸手也刮一下鼻子,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还我……".其中有告到老师那儿去的,他在老师面前也没有让步:"老师,还我……"这是一件真事.学生向老师讨帐了.当听到"老师,还我"的呼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他要求还他什么呢?仅仅是举手之劳刮一  相似文献   

12.
看了徐老师的文章,能真切地体会到徐老师想把小文留在自己班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他转学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徐老师对自己班级学生表现出来的"冷漠"的不满和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一、现象 走进班级,说话最"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要老师经常强调"纪律"的班级一定是低年级,而到了中年级,这种势头有明显的收敛,老师提问后,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到了高年级却是另一个极端,许多时候要老师故意创设情境,再不断引导、激励,课堂上才有三三两两的小手举起,而且常常是那些有非凡表达能力的"老面孔",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教室里.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用心观察过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情景下对"下课"的不同读法. "下课吧."老师的神情严肃,语气平淡,显得很是无奈.这种情况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似懂非懂,老师布置的巩固练习才刚刚开始,下课的时间却到了.于是,老师不得不宣布下课.  相似文献   

15.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堂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首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去年我们组集体听-位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按常规先讲例题,后安排练习.当学生傲完练习后,老师就说:谁上来把自己的答题写到黑板上来.没几个学生举手.老师又说:"我就叫那种不举手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吧,而且叫一个不太聪明的."说着就叫了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演示,那学生一脸的茫然.  相似文献   

17.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应该说已经很久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老师的观念推陈出新,花样众多,使得有的语文老师盲目跟从,一步步走向误区,让人心酸."自主性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它蕴含三层含义:"学习"含义,就是要从课文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自主性"含义.就是学生存学习中自主获取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含义,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教他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自主性学习".但是由于不少老师的错误理解,一步一步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8.
过去,老师的教案总是藏着掖着,装在老师心中,课堂上也总是一步步按照设计带领学生学下去.今天,和教案相似的学案已经大大方方地放在了学生面前.从"教案"到"学案",仅一字之差,却最有力地回答了谁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提到"阅读"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多少都有点畏难情绪.对于老师来说,一篇文本教下去,费时费力,学生还不一定在阅读方面有什么长进,更别说以读带写了;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没少听老师的讲解,条分缕析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独立进行文本阅读,就无从下手,更不能奢求学生组织语言答题了.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考题在试卷上都做了好几遍了,也讲了好几次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错的"现象呢?首先,我们要反思其过程本身:1.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最终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这节课也只能说学生听过了而不能说学生学会了。2.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在课上常听到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