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到底教孩子学些什么,老师是怎么教的,老师对孩子怎么样,自己的孩子学习如何,能力发展又怎么样,等等。为此,我园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活动(既有日常教育活动也有大型的专项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家园合力,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活动时,一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系统地安排幼儿在园年中的家长开放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家园沟通不畅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近日,我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家园沟通不畅”的问卷调查,其中,780名幼儿家长中有接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园沟通是通畅的,剩下半数的家长中,又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自己处于畅与不畅之间,另外一半的家长则果断地选择了不畅通。家园沟通不畅的表现1.将近一学期没能与孩子的老师谈过话、交过心。2.说不出孩子老师的姓名、学历、基本情况。3.不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4.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发展在同年龄孩子中处于什么水平。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征、办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周都提前将下一周工作的具体安排写成周计划贴在活动室门口,这既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引擎,也是与家长交流的窗口。但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家园互动、家园合作共育上,周计划对于家长而言显得过于笼统与概括,不能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园的情况(学习、游戏、生活),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实效。如,在我们没为家长写计划前,接送孩子时经常有家长问:“张老师,你们今天学了什么?我回去与孩子交流一下。”“张老师,你们昨天学的什么,××回家没说清楚,我也不知道,没法跟他交流。”……为此,我班每天专为家长写计划,把一天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向家长开放。一、举行家园同乐活动每逢节日,我们都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孩子和妈妈同乐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家长来园和孩子同乐活动,还有“元旦”家园迎新活动和春游、秋游活动等。当然家长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表演了魔术、故事、小品等精彩的节目,把我们的同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  相似文献   

6.
运用网络平台 促进家园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部分家长根本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但他们又很想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家园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原本与幼儿园直接沟通有困难的家长来说,无疑也填补了家园沟通上的不足,为家长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技术,也让我们的家长更愿意与老师交流了,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06,(10):51-51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吸引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有效落实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本学期我们根据活动主题,请家长、幼儿共同制作《亲子主题报》,即根据某个活动主题,由幼儿口述相关内容,家长进行记录;或通过绘画、报纸摘抄、剪报、摄影、网上下载等形式反映该主题,由孩子、家长共同完成。《亲子主题报》的制作,一改过去家长被幼儿园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家长成为园本课程构建和实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模式是幼儿园提出要求、家长被动接受,家长关注的往往是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幼儿园整体教育无关。自我园开展主题网络活动后,发现家长不仅能对幼儿园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还能参与构建主题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来,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更丰富.更生活化,形式更贴近幼儿,有利于提高主题教育质量.优化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一批孩子离园后,那些没有被按时接走的孩子聚在一起无事可做,无聊得乱糟糟。老师一边忙着整理内务,一边忙着维持秩序,真是忙上加忙。而这也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难熬的一段时间。看到带班老师忙碌疲惫的样子,我真想帮她做点事。这样的话,老师就有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如给孩子组织活动,整理孩子的档案资料,填写家园联系卡等。所以,我想对幼儿园老师说:我们可以通过“家园互助协作组”的方式来帮助你吗?我的具体想法是: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发布家园互助协作意向,本着自愿协作的原则成立“家园互助协作组”。根据“轮流与机动相结合”的原则来…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园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需管理好孩子的生活。家长向老师反映的往往是孩子在家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转变观念、家园共育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舒丽 《学前教育》2022,(11):52-53
幼儿园大班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开展“开心晾晒”的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老师倡导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搜集各种可以晾晒的果实,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情绪特别高,每天都能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尝试和孩子一起画游戏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园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需管理好孩子的生活.家长向老师反映的往往是孩子在家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转变观念、家园共育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八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我对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一、坦诚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坦露心扉。孩子初入园,家长最渴望的是与老师交流,向老师介绍自己引以为骄傲的宝宝,让老师喜欢他。他们会对老师的每句话语都很在意,估摸老师对他孩子的喜爱程度。为此,我总是抓住见面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次,坦诚地向家长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如何面对内向的孩子,又是如何喜欢全面发展的孩子……并且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家长“对号入座”,家长…  相似文献   

14.
留给家长十分钟,是我园为加强家园联系而推出的又一新举措。即在每天下午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园内自由活动十分钟。半年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家长利用这段时间,或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探讨家教中存在的问题,或带领孩子玩大型活动器具,观察孩子与同伴共同活动,或观看孩子的作品,了解班级活动计划。短短十分钟,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15.
胡蕾 《幼儿教育》2012,(Z1):84-85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纽带,它能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园紧密合作,以共同为孩子创设优质的成长环境。我园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家委会,刚开始只是以座谈会等形式请家委会对幼儿园或班级工作提些建议。那时由于幼儿园介入较多,家委会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随着课改的进行,1999年我园开始探究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17.
主题活动目前是幼儿园课改后的主要教学模式,它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征,要求教师会从孩子的生活中、从孩子的需要里,捕捉、提取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补充完善主题,形成园本化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家长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利用家长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村幼儿家长一般家务事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等特点,我园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预约谈话。即每天每班提前预约两名幼儿家长,家长姓名公布于家长联系栏中,放学后,本班教师跟预约的两名家长进行交谈。一方面,向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谈话记录。根据家长的反映,教师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与家长探讨如何实行家园共育。一学期以来,“预约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起来了。我园的“预约谈话”@张磊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工作中,我园采取了多种家园沟通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开放家长半日活动、进行随机访谈、设置家长园地、开展家园互动活动等,为家园共育搭建了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是在平时,我们发现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由于某些原因,再加上沟通的方式方法可能有所欠缺,致使家园沟通出现一些误解和矛盾,带来一些影响。因此,如何搭建和谐的家园沟通平台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整合,总结了家园沟通的几点经验:家园沟通五大误区怕——家长怕话讲多了,老师会觉得烦,甚至会另眼看…  相似文献   

20.
顾超 《学前教育》2004,(12):33-33
针对袁芳老师的困惑,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家园共育栏的内容和主题最好契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版面设计美观、新颖而有创意,并定期更换;二是教师还需要利用早入园或者离园的时机,与家长进行有目的而且简短的交谈,适当地提醒家长阅读,并态度诚恳地请求家长提出建议。除此之外,我的另一个经验是利用“温馨提示”卡。例如,如果本期话题是“为何周一服药的幼儿特别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