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 ,开始学写习作 ,由于组织语句的能力还较差 ,不知如何入门 ,多数学生对习作有“榨文”之感。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学写习作呢?最近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后深受启发 :仿作 ,可让学生初学习作化难为易。让我们来回眸这一课堂习作指导片段 ,愿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开始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教学片段“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相似文献   

2.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水的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一学生马上说: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看…  相似文献   

4.
错位的求证     
朱华贤 《湖南教育》2005,(19):27-27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桂林山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的水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5.
传统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两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相似文献   

6.
分号的用法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分号的用法了。然而,有关书上对分号的用法说明仅是“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的停顿”。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分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分号呢?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出现的分号,归纳出它的三种具体用法:1.排比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7.
案例之一:挑战教材篇学生正在人情入境地品味着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突然发生了下边的小插曲。生:老师,我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师:王澈同学敢于向教材挑战,真是好样的!咱们来读一读王澈改后的句子吧。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朗读字词句。渐入佳境。语文的文字世界。语言丰富而表现力极强,往往洋溢着耐人寻味的美。透过字里行间.这种语言美常常能令人浮想联翩.能让人隐隐约约地感受到清晰的文字背后的景象。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字词句,反复玩味,逐渐潜入描写中的境界。如教《桂林山水》一课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可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排列整齐匀称的排比对偶句理解如诗如画的漓江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阳光课堂上,有师生互动、思维碰撞时的神采飞扬;有孩子静思默想、思维涌动时生命拔节的脆响;有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时的其乐融融. [案例]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PPT展示) 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PPT展示) 师(沾沾自喜状):同学们,我觉着书上写得太哆嗦了!你们看我多简洁: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纷纷举手) 生1:郑老师,你写得没有第一句好.(其余学生纷纷点头) 师:为什么?你敢挑战老师?!胆子忒大!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师 :同学们 ,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请同学们读一读 ,比一比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 :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生 :当然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 ,清得怎么样 ,绿得怎么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 :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把漓江…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元瑕的翡翠”一句时,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在得出初步感知后,简单介绍排比句句式,最后进行仿写排比句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家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怎么会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呢?国庆节放假,爸爸教我学《论语》。这样,爸爸就是我的老师。学完《论语》,爸爸又叫妈妈来教我学珠算,所以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了。学完珠算后,爸爸叫我教妈妈学《论语》。我拿出《论语》书,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您来学《论语》,好吗?”妈妈笑着对我说:“好哇!”我就像模像样地教起来:“学而时习之……”妈妈在给我缝衣服,手里忙着,口里念着:“学而时习之……”念着,念着,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吗?”我听了,拿出另一本…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教海探航·梦兰杯”颁奖活动中,笔者有幸听到了高丽老师执教的“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短短四十分钟,领略了执教教师的风采,尤其是下面的这一精彩教学片断,更是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片断】师:有没有谁敢和计算器来比一比,赛一赛?(生摇头,没有一个人敢比赛)师:老师敢,你们相信吗?(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师:怎么,不相信?那这样吧,可能你们会以为老师早已知道答案,为了公平起见,你们就现场请一位老师和计算器进行比赛。生:王老师。(教师出示题目,开始比赛)333 667 1000-500(王老师马上报出得数1500)师:王老师已经报出得数…  相似文献   

14.
教子的困惑     
“妈妈,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儿子委屈地告诉我。“痛吗?”“有点痛。”“你还手了吗?”“没有。”“好孩子!你告诉老师了吗?”“没有,今天是王老师代课,告诉她也没有用的。”正在一旁看报纸的老公插话:“你为什么不还手?下次谁打你你就打他!……”我打断老公的话:“你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并拉过儿子“消毒”:“不要听你爸爸的,好孩子不打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什么不要听我的,我早就看不下去了!现在还有哪个家长像你这样教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6.
秋月     
华凯 《湖南教育》2004,(16):44-44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也走了,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让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是王老师班上最漂亮的学生。她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有一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班主任,时时刻刻要与学生打交道。而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教学生做“真人”。片断一:我班的季凡同学穿着漂亮的衣服跑进办公室。老师:(几个非季凡班的老师逗乐)季凡穿的是你爸爸的衣服。季凡:(理直气壮地)这是爸爸给我的衣服。班主任:(有意识地)我看季凡穿的衣服就是你爸爸的衣服。季凡:(犹豫了半天才说)是。班主任:(惊讶地)这衣服明明是你的,你为什么这样回答?季凡:(胆怯地)这叫听话。……反思:几位教师的挑逗,班主任的故意试探,使季凡果真“听话”。是啊!我们的学生都是在“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校风”“、班风”“、…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等到高中了,历史教什么啊?初中历史都这么难,高中历史是不是更难啊?”这是初中学生对高一年级历史教学的好奇。其实,有时我们初中老师也有这样的思考:初中都教这么深、考这么细,高中再如何教呢?“双减”以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学段衔接,比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笔者有幸在唐琴老师的引领下,指向学习进阶的初高中微衔接,探索既有连续性又有互补性的贯通式历史教学。本文即选择聚焦“临时约法”这一知识点,在张羽丰老师的指导下从初高中课程标准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指向学习进阶,结合学生的已学、未学和将学,进行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小猴修门     
小猴什么事都不会干,穿衣、洗脸、吃饭都要妈妈帮忙。小猴上学了。有一天,教室门坏了,熊猫老师要带小猴去修。小猴着急地说:“我不会修啊!”熊猫老师鼓励他:“不要紧,我来教你!”小猴为难地说:“妈妈说我还小,啥也学不会!”熊猫老师安慰他:“那好吧,我们来做游戏。你能去找几块木板吗?”“能!”小猴高兴地找来木板。熊猫老师指着门洞说:“你能把木板钉在破的地方吗?”“行!”小猴信心十足,很快钉好了。熊猫老师表扬小猴:“不错,门修得很好!”小猴明白了,他一直在跟老师学修门。小猴修门@陈忠义  相似文献   

20.
英语&汉语拼音生物课上,老师提问一道选择题,方舟回答:“B。”见老师一愣,又说:“B,b-i-B!”老师点点头,接着批评方舟道:“荚语能用汉语拼音拼吗?你就这样学英语的?其实,这道题的答案是D,d-i-D!”老师若无其事地说道。山东省日照市石臼铁路实验学校王一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