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读者》2010,(9):9-11
一个悬崖峭壁上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间教室和10个学生。这是山西省长治市虹梯关乡西井山村西站小学的现状。这里生活极为艰难:由于地处太行山巅.这里的水资源全部靠“天”——要下雨存水:物质全部靠“背”,有20里路没有通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乡村教师有多大能量?  相似文献   

2.
在禄丰县碧城镇老人箐小学,有一位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二十余年,为苗家山村培育新人的好教师。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硬汉子”、“育花人”的张忠福老师。1974年3月,张忠福从部队复员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苗家山村。当时,村里还没有学校,他是唯一的初中生。张忠福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又有一定文化基础,要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着手。于是他积极倡议在村里办一所小学。他的想法得到中心校领导的支持。1975年3月,老人箐办起了小学,张忠福当上了民办教师。学校坐落在一条山梁的半坡上。走在狭窄的山腰小路…  相似文献   

3.
梦醒时分     
中师毕业时,成绩优秀的我,本来有条件进入师范学院深造,但学校仅有的两个名额却被有关系的人顶替了,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县城小学。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我,我的位置又被人顶替,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学校,而我却被塞进一所山旮旯学校。我是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只好十分郁闷地前往那所山村小学报到。校长是位40来岁的矮个子,刚由民办教师转正。看见我来了,他老远就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你可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师范生。今年咱们有希望在乡里一争高低了。…  相似文献   

4.
扎根深山     
从教21年,当了20年校长。“官运”如此亨通,倒不是我有什么非凡的才能。我们那所远在桐柏山深处的小学校,早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校长必须由男同志担任。原因有二:一是校长经常下山开会参观学习,女同志来来去去不安全;二是校长还要把一应教学用品扛回学校,女同志没有男同志劲大。我任教的第二个年头,学校8名教师中,竟有7名是女同志,校长当然就非我莫属了。那年我19岁。回顾这些年来的校长生涯,我有三怕。一怕教师。别的学校是教师围绕校长转,我却是巴结教师过日子。山村小学极其清苦的条件是难拴住教师的心的。每期…  相似文献   

5.
在那偏远的山村小学(散文)庆安县第五小学校嵇凤琴1962年,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校任教。这个山村小学校是日本侵华时盖的,红砖铁皮盖,有6个大教室、一个办公室、一个宿舍兼厨房。学校是这里方园四五十里内独一无二的完全小学。我担任六年级班主...  相似文献   

6.
一次偶然代课.她在大山深处巴掌大的学校一“代”就是23年。因为她的坚守,山村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茅草教室不能遮风避雨,她和丈夫上山采石,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回;拿出全部代课工资买来水泥、木料,耗时3个月,硬是盖起了3间石头教室。她就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孙庄小学马庄教学点代课女教师徐云玲。  相似文献   

7.
小溪独潺湲     
五十年代后期,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三十多学生。却是四个年级的“大复式”。教师要巧妙搭配不同年级的功课,或上新课,或做作业,动静交替,个个有事做。孩子们上课时争吵着回答问题,无休无止的“告状”,下课后跳腾追逐,  相似文献   

8.
纵观我的整个学生时代,真正叫我难忘的是小学生活,尤其是妈妈教我的那三年.当时正是70年代前期,妈妈在一个遥远的山村小学执教,学校条件极差、生活很艰苦,那时“读书无用”盛行,问妈妈总是认认真真地教,好说不能让孩子们当“睁眼睛”她对学生既爱且严,大家既怕她又喜欢她。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东北郊怀柔区有一所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小学——庙城镇中心小学。看校貌——右侧5排平房教室,左侧一个土操场;问校情——中心小学下辖两个完全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岗教师百余人,1325名学生中有504名流动子女,有120名享受贫困补助的学生;深入去体察——所有成员有一句话:“学校是一个生命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没有想到,这个将20年青春奉献给山区和农村普通小学的刘宝才校长对学校的解释超越了《辞海》和《教育大辞典》:学校具有生命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灵魂”,学校的机构和制度是“骨骼”,学校的干部、教师、…  相似文献   

10.
李样 《初中生》2018,(7):74-75
我是个普通的女孩,在一所普通的山村学校读书.我生活在“网络时代”,大家在虚拟的世界里喜欢互相点赞.像我这样普通的女孩,没有强大的朋友圈,也很少有值得别人点赞的事.但今天,我要为自己点个赞! 我的小学时光,是在平庸中度过的.或许是因我智力平平,或许是我不够用功,总之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全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我是在中间晃荡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1.
在山村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山村学生得不到较好的辅导。一是由于山村教师授课课时较多,很难挤出时间去辅导学生;二是学生家长从早到晚都要忙田地里的活,没有精力辅导自己的儿女。何况不少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根据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三合一”学习小组的实践。 所谓“三合一”学习小组,即每个小组由一个优生、一个中等生和一个后进生组成,优生做组长。我结合班的实际,制定各项措施,统一部署,保证组长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顺利开展。我要求组长在课余时间多辅导后进生及督促后进生完成课外作业等,使一些认为自己差…  相似文献   

12.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44):59-60
她是在城里长大的“80后”,家庭条件不错,正值青春年华,却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而选择留在山村小学任教。6年来,她多方寻求援助,改善山村小学办学条件,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给山村的学校注入了活力,为山里的孩子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她,就是蔡曾萍,玉林市博白县偏远山村里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小草”,于是大家都叫他“草美人”。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的关注,拍摄成专题片在央视上播出。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山村小学里,一天,唐娜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比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也跟学生一样写。  相似文献   

14.
李荣华 《生活教育》2011,(19):65-66
我有一张老照片,总是随身携带。发黄的色泽映出了时间的长远,也时常唤起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那是父亲上世纪60年代时的工作照。照片上的父亲,年轻英俊,意气风发,眉宇间不仅透出年轻人的豪气,也有许多山村教师的豪迈。父亲是50年代末参加教育工作,在家乡的山村小学当教师。说是一所学校,可当时连校长一起只有7人,我父亲既是教导主任,又是班主任和教师,还是学校的工会小组长。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人。然而,小时候,我却不太喜欢他。我觉得他太不顾家,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相似文献   

15.
礼物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收到的最难忘的礼物,不是鲜花,不是掌声,而是一个土坑。三十年前,我就职于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也正是在这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山村小学,我过了这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那天,天气特好,满天的朝霞。天一亮,就有四个孩子结伴来到我的门前。他们送来的生日礼物十分独特,是一棵从山上移来的小树苗。他们兴冲冲地告诉我,只要把这棵树种在门口,不到半年,就能长成一片荫凉,开出一片红花。我笑了,我断定那棵树上定能结出一个亮晶晶的童话。突然,一个叫虎子的男孩儿跑了过来,满身的泥土,满脸的汗珠,说:“老师,我也要送你一个礼物!”我…  相似文献   

16.
我心中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 ,就是《湖南教育》。我1986年毕业于道县师范 ,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我一边充当老师 ,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山里娃 ;一边充当《湖南教育》的“旁听生”。尽管是“旁听生” ,但我仍有“课”必“听”。因为我潜心钻研《湖南教育》 ,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只要学区举办论文竞赛 ,我的荣誉证书是“腿踢不动的”。因此 ,我有了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凭借此 ,我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教学之余 ,我尝试“爬格子”。但初学写稿 ,挫折不少 ,写了两年 ,投寄出去的100多篇稿件均如石沉大海。有人断言 :“你底子太薄 ,…  相似文献   

17.
莱州市驿道镇上庄小学过去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山村小学,如今却一跃成为闻名于莱州、深受社会和学生家长欢迎的优秀学校。说起其中的变化,教师、家长们高兴地说:“学校能有今天,全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的结果。”上庄小学三面是山,一面是坡,学校就坐落在山坡上,学生来自周围七个自然村,全是农民子女。山区农民虽有观念保守、信息闭塞的局限性,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却不亚于城镇居民。他们不甘心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山北、莲台山东,有一座火焰山,火焰山半山腰有一个小山村叫于盘村,于盘村里有一所小学叫于盘小学,于盘小学只有一名教师,名叫张广祥。以前的于盘村,以“三多”“三缺”而著称,即石多、风多、荒山多,缺水、缺电、缺教师。1988年初,已经开学两个多月了,于盘小学的教师还是不见踪影。时任纸坊学区中心校兼学区张广祥老师会计的张广祥便主动请缨,要求到于盘小学任教。面对家人的阻拦,他人的不解,他矢志不移:“在条件好的学区中心校工作,不缺我一个;到条件最差和最艰苦的于盘小学去工作,不能少我一个!”张广祥曾设想过于盘小学条…  相似文献   

19.
我们角中学校是一所由8个小学班、6个初中班,36名教职工,704名学生组成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我是1982年担任校长工作的。当时,农村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由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没有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师中产生了“种田合法,顾家合理”的错误认识,不能正确安排处理教学与种田的关系。也有些教师家中人多劳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怀着一腔热情,我兴致勃勃地选择了支援贫困县。根据统一安排.我被分配到一个既偏僻又贫穷的山村小学。说偏僻。是因为那里没有一条柏油路,交通不便,十分闭塞;说贫穷,是因为学校连粉笔都没有,上课写字只能用手指蘸着水进行。就这样,不出两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