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文互评互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强调写文章修改的重要的说法,在不少写作专著中都常有引用。许多的文章大手笔在谈写作经验时,也念念不忘强调写作过程中修改的重要作用。何其芳同志在他的《读修改文章》一文的开头就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上述,都是旨在引起人们在写作活动过程中重视修改。既然修改对于写作是那么重要,写作  相似文献   

2.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极其重视文章的修改。正如鲁迅所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善写不如善改,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写的深化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尤其对中学生来说,这种修改更是重要。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得好:"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修改对于学生的写作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指导学生亲身体验作文修改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老师改,由来已久。从学生方面看,大多数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一看分数,二看评语,三塞书包。在他们看来,写是自己的事,改是老师的事。教师从指导学生写作文,喋喋不休地“引导”,苦口婆心地“启发”,到伏案精批,一篇篇,一遍遍,可谓煞费苦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结果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何其芳同志曾说过:“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鲁迅先生也谆谆教导我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如此,作文亦然。作文初稿写成后,若不修改一番,进行语言推敲锤炼,文章是很难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的。所以“善写不如善改”的说法的确是经验之谈。《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明确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提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  相似文献   

7.
[作文范围] 修改作文。 [作文提示] 鲁迅说:“文章得失不由天。”这是他从自己创作实践的甘苦中概括出的一句名言。“不由天”,强调主要靠作者的努力。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对自己的文章,非常重视修改,总是不断推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我们初学写文章的就更要重视修改了。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文章是不厌修改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一定要求学生要把文章的标題写进文章里面去。要求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很自然地把标题写进去。一个学生一篇文章写完了,他没有把标题写进文章中去。我要他修改。他反复修改,总是不能自然的写进去。后来他把标题硬“塞”进去了,以致文章前后的意思不连贯。我要这个学生仔细想想:为什么标题不能自然的写进文章中去?原来他开头就偏题,后来更是离  相似文献   

9.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之一。在教学中 ,令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 ,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而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和分数 ,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 ,好象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古人讲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 :“写完了 ,狠心地改 ,不厌烦地改 ,字要改、句要改 ,连标点都要改 ,毫不留情。”也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塞翁失马》一直是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文中的“塞翁”“、其父”“、善术者”指的究竟是谁历来争议颇多。教参中的译文是这样的: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个善于用方术推测吉凶的人,他的马跑到胡人的地面去了,别人都来安慰他,他父亲却说……从译文来看,这“善术者”似乎是塞翁的儿子。而全文竟无一处表明这位儿子的“善术”本领,倒是塞翁能正确认识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失马”“、得马”“、堕马”每一次的结局他都能冷静地看待,并准确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坦然对待得失,事实也多次证明塞翁的预见。可见,塞翁就是文章开头的“善术者”。由此…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话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从自己文章的得失中去认识写作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可是有些同学没有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他们只知道写,而不愿意改,有的同学想改,但不知应如何改。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宋代欧阳修非常重视修改文章,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认示人”。他写的《醉翁亭记》第一句初说“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最后改为“环滁皆山也”五字,言简意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巨著《红楼梦》。马克思的《资本…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鲁迅先生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新课标把作文修改摆上了议事日程,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的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严肃学生的写作态度,已成为作文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下面,我就作文修改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评改,属于“修改”的范畴,是“文章修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拙文《文章修改论》中所列举的“修改的态度”、“修改的原理与目标”、“修改的标准”、“修改的阶段”以及“修改的对象”等,也都适用于“评改”,不再赘述;本文仅就“评改”本身的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15.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大名传神州,饮誉海内外。“李育善在商洛写作军团里是佼佼者之一”(方英文语)。他的《李育善散文集》200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文坛的较大反响。贾平凹说“他的作品,我大多读过,非常喜欢。”“这是一个可以做长久朋友,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陈忠实认为,“育善底气很足,作品有真情、有个性。”当代资深评论家肖云儒先生感慨:“育善给当前的散文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孙见喜先生读罢育善散文深有感触地说,他“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再次印证了‘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理论。”现刊发京夫、孙见喜等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李育善散文集》的一组研究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许多学生对修改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作文主要是写。改。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一交给教师“阅读”,就算万事大吉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地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心不在焉地听听教师的评价,就随手翻过去.开始了新的一篇写作。结果上次作文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的作文教学可称得上事倍功半,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要做到具体、形象,除了要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还要多问几个“到底是怎样的”。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夜访同学家》的文章,其中一段写他黑夜去邻村同学家,走在路上时是怎样害怕,后来又是怎样战胜害怕的内容。他是这样写的: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可是想到自己对同学作的保证,我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同学家。老师告诉他,文章空洞,要好好修改、充实。方法就是多问自己几个“到底是怎样的”。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认真进行了修改。他写到“天很黑很黑”,就自问:“那天晚上,天到底是怎样的黑呢?”他边回忆边写:天阴沉沉的,到处漆黑一团,伸…  相似文献   

18.
老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送出去发表,就连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收进文集时也要进行修改。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名著时,就曾先后修改过七遍。由此可见,从小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那么,怎样进行文章的修改?老师:修改文章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文章写成后通篇阅读,多读几遍,进一步明确写作的意图,然后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适当地进行“增、删、换、调”———发现有遗漏的地方要增添上,与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材料要坚…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佳作常从修改来。”修改文章,就是把文章中存在的毛病改正过来,使文章变得准确、流畅、鲜明和生动。修改文章,不只是为了把文章修改好,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培养了修改文章的习惯,从中摸索写作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历史上有成就的著作者都很重视修改文章这一重要环节。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就经历过多次修改。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改了再改,认真琢磨才公之于众,“他宁愿把他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散文大家杨朔也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他的手稿有时甚至都看不…  相似文献   

20.
善作不如善改。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多功能训练——思维训练,逻辑训练,表达训练,风格训练以及耐心训练,意志力训练等等。在此过程中,被修正、被删掉的是一个人的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和蜻蜓点水,不能深入;留下的是一个人对思想的层层考究和对文字工作的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