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对策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适应国际竞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思考。在诸多教育改革中 ,课程改革始终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 ,总体上存在着以下弊病 :(1)单纯的学科课程挤掉了其他课程。单一的学科课程把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隐蔽课程排挤到课程外 ,阻滞了大学教育功能的释放。(2 )过多的专业课程 ,削弱了基础课程。并且专业口径过窄 ,高度僵化 ,不利于学生面向多种社会需求。(3)过弱的人文教育。除了规定的“两课”之外 ,理工科学生对文、史、哲、艺术极少涉猎。即使是文科…  相似文献   

2.
3.
4.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人文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也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人文课程的建设,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以人文课程为载体,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张平 《甘肃教育》2008,(23):8-8
人文教育又被称为通识教育,它起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是为了区别工匠式的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专业教育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其所提供的是功利的智力开发的教育;人文教育则着眼于人的精神需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给养,是培养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素质教育已引起教育界尤其是人教育工作的关注。加强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但地方农业院校在实施人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而且实践上也存在偏差。反思和研究存在的误区,澄清认识,纠正偏差,将有利于深化对农业高校人素质教育的认识,推动人素质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於荣 《教育探索》2002,(3):56-57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教育观念、课程内容与设置、教师素质以及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王建定 《现代教学》2008,(11):11-11
2008年9月25日,《现代教学》理事会召开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讨会。《现代教学》理事会理事成员及本市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在会上回顾了上海课程教材改革30年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与会者还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类教育现象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根据各校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几个方面的新课改经验,如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改进课堂教学等。 本刊在此呈现他们的思考及实践经验,希望能促使更多的人来思考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在新课改中有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回归教育之本--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之本。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和谐发展,让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与实践,这是教育工作之本。回归教育之本,就要革新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行为模式,改善教育制度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可是至今教改步履艰难,每前进一步,都如在荆棘中穿行,且学生伤痕累累,学得很苦很累,但潜能不能得到发展,读书的能力没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限制。在以成绩排名为考核主要指标的今天,即使所有的教师都非常努力,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一定会被排在后列,领导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如何在残酷的成绩竞争中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处理好教育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就21世纪体育人才培养途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认为必须全方位进行素质教育,以提高体育人才的质量,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剑民 《教育探索》2001,46(1):20-22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素质教育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为素质教育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球和社会需要,是对造成人片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的扬弃,是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要建构崭新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这一精神为指导 ,各学科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正式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认为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它的基本维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但长期以来 ,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 ,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体系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强调三级课程体系,开发综合性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这些深刻变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认为是后现代理论思潮。一、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学习社会化等为特征的社会。电脑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并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已作为资源和经济。人们面对几乎无限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改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等。总之,新课改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为什么新…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年,“教育理念”,或者说“教育观念”,是非常受教育工作者青睐的字眼。开会、培训、教研、发表文章……无论行文布令,还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工作,总免不了“转变观念”、“转变思想”、“树立理念”,高屋建瓴一番。理念或观念,这很重要。但最近,我渐渐地产生这样一种观点:思考比观念更重要,准确点说,对于观念(或理念)的思考,要比观念本身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精良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只有沉着应对WTO的冲击,热情而理智地对待课程改革,改革办学与管理体制,正确对待教科研,才能确保基础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改革不是疾风骤雨的“文化革命”,新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寻觅传统教育的文化合理性,立足民族传统探寻教育改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