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各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学者们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胡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9-20,30
做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认清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阐明做好这项工作的战略途径。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针对领导干部、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和幼儿及其他新兴社会阶层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将理论融入生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制度化运作是持久、稳定地雅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大众,逐步规范化、有序化,逐步从不固定的形式转向固定模式化;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接受,起到引领群众的作用;也才能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系列成果固化,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属于不同的基木层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运作、发展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体现邓小平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动作、协调发展上,而不是表面文字上的“一致”和“统一”,无需人们刻意地去“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超时代性的统一,分析了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某些具体内容推到历史前台这一普遍历史现象,探讨了时代交替既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挑战又提供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机遇问题,指出了必须拨开时代的连霉,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研究特定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特殊形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具有更广阔范围和更长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 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以教育主体行为的一致性、理论普及话语的大众性、校园舆论营造的强势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等为路径,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要义在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由于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四媒体”,具有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分析了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群体的差异性、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与时代相呼应、加强民生建设,提升中国国际形象,造就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队伍等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深入实际,贴近现实,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拟从内涵、影响因素、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总体来看,这一研究主要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客体构成、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但深层次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而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衔接、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结合、多视角性与多层次性的展开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可大致划分为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当代中国哲学中的主流形态不是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进一步发展更新形成的哲学,也不是中国当代本土生长起来的其他新的哲学,而是从外国引进、然后又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运用中国语言表达的、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融合的、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被中国人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的国家哲学.我们应该自觉地、积极地促进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正值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刻,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反思苏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