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其句法分布,比较了日语和英语中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通过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汉语主要用语气词、助动词、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日语主要用终助词、助动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为补充;英语中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副词等手段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句子不仅表达命题内容,还表达话者的某种感情,即语气。汉韩日三种语言都用多种手段来表达语气,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汉语主要以词汇手段来表达,韩语和日语主要以语法手段来表述。本文考察了汉韩日三种语言的语气词(韩语语末语尾,日语终助词).助动词(韩国语先语末语尾)、语气副词(日语陈述副词)在各自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特征。由于汉语与韩语,日语所采用的语气表达手段不同,语气表达特征上有较大的差异,韩语和日语虽然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相近,但具体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汉语拥有丰富的委婉表达手段,除委婉语外,众多语法形式同样具有委婉表达功能,这种功能既有来自词法层面的语法形式,也有来自句法层面的语法形式。部分语气词、代词、动词和副词是词法层面表现最为活跃的委婉表达手段,句式的变换、否定的移位与可能补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句法层面的委婉表达手段。汉语语法形式委婉表达功能的实现主要源于利益受损程度轻重的对立、正面冲突和模糊冲突的对立、个体责任与群体责任的对立、选择自由度大小有无的对立、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对立以及有无标记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英汉情态(语气)副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情态副词的功能地位相当于汉语的语气副词。文章通过对英汉情态(语气)副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英汉情态(语气)副词类别上同为意义、作用多样而又有较多共同意义的类;分布上都具有灵活性、主要分布位置相似性、位置及组合制约的相似性等特点;功能上都具有高位和低位表述功能、评价功能和强调、聚焦功能。相异之处主要在于:英语情态副词的意义主要还是在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方面,而汉语的语气副词则意义多样而广泛;在与句中其他副词的排序上,共性之中有差异;在表达功能上,汉语语气副词的表达功能更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本以汉语和英语世界里存在的委婉语为语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委婉语在生活中的功能,指出委婉语在形成或使用中往往要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段表达出委婉意义;在使用委婉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语言交际中汉语委婉语的运用特征,可以从现实生活和网络交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委婉语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模糊词语的大量运用、用关联词语表达委婉语气、用谦敬词表达委婉语气等;委婉语在网络交际中的运用特征主要表现为符号的多样化运用、表情图片的灵活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委婉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或者使肯定的语气变得更加委婉,汉语常常使用双重否定这种句式。笔者对《水浒传》中由否定副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句进行统计,将144个例句分为两大类八小类。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双重否定形式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从中找出双重否定句式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机制,以期促进对双重否定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语主要用语调或动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气;汉语也用语调表示语气,但更重要的是用语气助词表示语气。汉语语气副词具有表述性、评价性、强调性三个方面的语用功能,不同的汉语语气副词在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汉语丰富的语气副词是句子、语篇和语境情态高度词汇化的表现,其篇章、预设和推理功能使表达更为简洁。而与汉语语气副词相应的英语表达并不局限于词汇形式,英语另有重音、语法隐喻、情态名物化、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特殊句式、篇章逻辑等多种形式。由此可知,汉语表现情态义的词汇比英语更丰富,而英语表现情态义的非词汇形式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0.
今文《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 ,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 ,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文《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文《尚书》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 ,就可以知道 ,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 ,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 ,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则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 ,使得汉语的疑问语气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 ,今文《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1.
今《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尚书》与商代甲骨、西周金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使得汉语和疑问语气早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今《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2.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原则"常常运用一些不含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意义的表达形式隐含地表达否定意义,我们称其为隐含否定。这类隐含否定,通常位于应答句的句首,反映了讲话人客观或非客观、明确或非明确的取向性否定判断或禁止;具有情态否定或评述情态人际功能;其部分形式呈现出语法化趋势,具有语篇衔接功能。从表达形式上看,可以归纳为语气和语调、副词、固化结构和句法格式四种形式。根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对这四类形式否定意义进行人际意义上的探究,我们发现各个形式具有不同人际意义,语气和语调、副词类侧重于情态否定;句法格式侧重于评述性否定;而固化结构根据与语气结合的不同状况表达了不同的人际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反映,英语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依据英语委婉语所表达的内容意义,可以将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委婉语进行比较,从而去研究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本文在简单介绍英语委婉语的含义与其起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并且深入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提高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水平,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英语交际中的委婉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委婉语在现代交际中广泛使用,由于文化不同,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了解委婉语的特征,以及如何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委婉语的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宗教、社会习俗以及交际需要等方面来探讨英语委婉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古汉语中双重否定格式的使用比较普遍。就表达语气的强弱来讲,双重否定格式比之一般肯定式更为委婉,语气较弱;在文献分布上,双重否定格式在史书等文献中较为常见。而这些文献,最能反映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和政治社会环境。因此,双重否定格式在中古时期得到广泛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的自我保全心理和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很多英语句子是肯定形式,但却表达否定意义,有的时候又恰恰相反。稍不留神,就会对句子实际表达的意义产生相反的理解。在绝大多数时候,句子的形式及其传达的意义是统一的。然而,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会出现由于表达习惯、语气的不同以及修辞等目的,用否定句式表达肯定含义或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的情况,以加强语气或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英语中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达此目的。  相似文献   

17.
周满伟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68-70,82
对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这一现象,历来的看法是语气词连用表达了较为复杂的语气,语气重点往往放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对这一现象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通过对<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分析,发现事实并非都是如此,进而尝试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词"呢"会产生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通过对比《茶馆》原文中语气词"呢"的使用情况和霍华先生的英译本,可以发现语气词"呢"在汉语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但是语气助词"呢"在英语中没有准确的相对应词汇标记。因此,在英译本中只能根据交际情景语境,用恰当的语气或情态体现说话者的语气。  相似文献   

19.
聂鸿雁 《现代语文》2009,(7):126-128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语气词一直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语气词的意义比较虚化,经常位于句末,以至于一直没有引起教学双方的重视;另一方面,语气词作为汉语中最主要的语气要素,对汉语语气表达的正确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气词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汉语语气词教学,是当前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汉语与日语在语气表达方面有着很多共同点,也有着显著的区别。文章以汉语语气词了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了所表达的各种各样的语气以及它的相应日语表达。在此基础上对了的中日语气表达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