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从文化批评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比较盛行,文本形式的批评因其太过浅显而为研究者所轻视。徐艳的《晚明小品文体研究》,以坚实的形式批评为基础,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揭示被历代研究者所忽视的文本世界的精彩内涵,并得出令人信服的新结论,给我们当前整个的文学研究树立了形式批评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介绍了一个带“土性”的中国,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这为分析中国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理论观点。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本土化、文化自觉的观点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此书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基本特点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出中国人典型的国民性格,如因循守旧、有私无公、以和为贵、重名轻实等。本文通过对《乡土中国》的再次研读,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方面的乡土来源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于1992年出版,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关于乡土小说的第一部著作。他以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定义进行了阈定,指出了乡土小说只有在现代文明和城市的对照下才能显现出来,提出了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三画四彩"。丁帆是一位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常站在批判、解构的立场上来对待他的批评对象,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学者,因此,对乡土小说的评价自然处处也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缺乏与低效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及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对《乡土中国》的课堂教学立足学习任务群,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如设计封面、腰封,设计展馆、构建思维导图等,并进行文本互释,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等学科一级指标建设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贾平凹在新世纪的小说《秦腔》这部方言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新世纪的乡土与五四起就追求的乡土现代性走到今天,到底离现代性目标有多远;探讨新世纪乡土如何建构和实现自身的现代性,并展望未来新世纪乡土。  相似文献   

7.
关于《乡土中国》在国外,费孝通以《江村经济》闻名于世,但是,在国内,他最著名的著作应当是《乡土中国》,而费先生也以为这是他所有著作中最得意的一本。这本书的著作风格有点像随笔,把自己对乡土中国的感想表达出来,但与一般的随笔不同的是,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以理论为基础的,例  相似文献   

8.
从南帆的新散文集<与山海为伍>中可以看出,南帆的散文写作与其学术思考是一脉相承的.南帆的学术思考以中国问题为出发点,而其散文则融合了其对中国问题的理性思考与乡土记忆的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两个部分评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首先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然后在肯定了其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本书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围绕学生理解有误的“男女有别”这一概念展开,通过辨析概念内涵、探究产生原因、勾连社会文化现象、评价发展变化等环节,助力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梳理作者的研究思路,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中国乡村存在着"礼俗社会"、"面对面的文盲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和"无为政治"这些传统特点,但是这些传统特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带来的新的表现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动性差的问题,农村科学技术推广难的问题,到"差序格局"中执法犯法的问题,再到农村行政、司法制度问题等,这些都是从传统乡村中国社会的特点中繁衍出来的。要解决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就需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栾晓妹 《林区教学》2020,(10):80-82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生动刻画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这堂课上好,必须充分做好引导课、交流课的基础工作;要在探讨课中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认知程度;要用好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性认识与感性认知交融,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体悟人生、发展人生。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的名著《乡土中国》,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的农村社会形态,成为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徐杰舜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的"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最终成果《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是新时期研究农村问题的专著。通过对时代背景、理论基石、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想象农民》立足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通过文本细读对现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的审美嬗变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从思想文化史视角深刻思考了现代文学农民形象对新乡土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构建了关于现代文学农民形象的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想象农民》成为新世纪乡土中国文学和中国农民现代化思想探索和审美想象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月人词作颇丰,乡土词别具特色,从词怍内容、情感、艺术特色方面对《月人乡土词选》进行多角度赏读,可以领略月人词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6.
虽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其经验基础在于中国农村社会的调查,但其所提出的文化概念体系提炼出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该书中,不只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认识,也能借以反思中国当下的社会以及文化的改革和重建。因为传统不只可以从以往的历史中追寻,而且可以从当下生活中发现。传统固然是改革的基础和限制,但也可以通过重述乃至重建从而推动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乡土中国》因其社会学领域内的开创性、奠基性的学术价值和文风浅近、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价值等多元价值让它成为经典。《乡土中国》成为经典既有其价值多元的内因,也有其作者的影响力、出版的时机、作品的宣传等外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新教材设置的一种新型学习任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其阅读解析能力。本文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总结和归纳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际价值,并按照导读阶段、推进阶段和收尾阶段三个环节,从了解文本整体结构、综合运用阅读方法、创新展示阅读成果等方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该书就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史的3个阶段做了简要回顾,对学术腐败的现象进行了概括陈述,就学术界、管理界对学术规范、整治学术腐败等方面相应的对策也进行了探析。以学人来论述学问的个案论析,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