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心理教育意识,提高其健康水平。采用集中调查对象独立填写《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方法,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约谈及心理咨询,基本上能分析出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而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效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时五年制护理专业552名高职学生的心理测试发现,9.4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对心理异常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实施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并对个别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取得了较好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效果并非都呈正相关,其心理状况总体是健康的.因此,建议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表明被测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和谐.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及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适应及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完善的高职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4966名新生进行心理症状的自评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水平,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民办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院学生,艺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学生,理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通过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主题班会渗入心理活动、与学生心灵沟通等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的心理诊断与干预矫正。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倡导“家”的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一、心理调查,全面了解通过问卷、座谈、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学生的智力、心理健康及学习适应性进行测试,针对共性及个别情况采取不同辅导方式。1.上好每一节心理课,各年级有所侧重。初一年级的目标为:适应新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状况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课程开展的效果,剖析心理课程的设置、开展和实施对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困惑的影响程度,分析当前高职心理课程教育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及更为有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8级新生UPI抽样测试调查结果得出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均高于全国常模,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们邯山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两年多了。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对学生进行过各种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年龄虽小,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随着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关注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其次应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再次对个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
如何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私立学校314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私立学校初中生在学习习惯、考试焦虑、人际沟通、自制力方面较易产生困扰;(2)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4)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立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私立学校314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私立学校初中生在学习习惯、考试焦虑、人际沟通、自制力方面较易产生困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考试焦虑、异性交往存在显著差异;私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公立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事实,提出了从高校"心理辅导员"这个角度来进行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要注重方法、掌握技巧,灵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以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迎接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新世纪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存在亟待解决的八个问题:重视的程度不足,给予的关注和研究太少;文化客位影响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研究;研究者偏重于定量的研究,片面追求数据的获得;研究中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实践地结合;缺乏对概念的阐释和规范;研究中误将“普通大学生”作为“贫困大学生”的对照词;忽视了对贫困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研究结论的评价和检测。展望未来,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身,更要关注问题的解决;既要关注到贫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又要关注到它对大学生意志的磨练、自立自强个性的养成、责任感的树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即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其本质属性既包含职业性,又具有高等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的同时,不应忽略高等性;当前高职院校师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归根结底在于未能形成健康的精神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精神文化的培育,为广大师生营造“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徐健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56-58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道德感染以及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而职高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对职高生进行“心理干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包括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强化师生交往的情感性、凸显教学策略的激励性、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精神需求是与人的物质需求紧密相联而又有本质区别的内在渴望,关注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社会发展、明进步的题中之义。章从对精神需求的一般阐释人手,分析了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性质,指出了精神需求存在的消极现象及其危害,明确提出了高校“两课“必须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引导、关怀和满足青年学生的积极的精神需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