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感悟式对话。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潜心会文,与"苏格拉底对话"。学生生发了许多美丽的感悟。生: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  相似文献   

2.
笔者尝试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其他媒介对话等手段,开展教学。"对话式"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三步。第一步:初步对话,让学生体验形成知识;第二步:深入对话,通过交流澄清价值;第三步:拓展对话,通过反思引领成长。无论在哪个阶段中,对话都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之于色诺芬的著作和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传统观点认为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在效用"的美学观点,并以此作为其美学思想的元点。但是这种概括没有把握住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精髓,"美在合目的性"才是其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涉及合乎人的目的性和合乎神的目的性两个层面。"美在合目的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古希腊美学"和谐说"的改造和扬弃,同时也构成了柏拉图"美在理式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5.
“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炜清 《现代语文》2005,(11):60-62
目前,"对话"一词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对话"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成为人们达成一定目的的有效策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话式"教学兴起于美国,目前已盛行于世界各地,台湾教育界认为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就是采用了对话式教学模式,有<论语>为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一种政治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善于运用对话的交流方式教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伍卷  杨武 《教学与管理》2013,(3):129-130
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先后追溯到古代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辩论、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1]大量研究证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及探索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专家认为,该模式较适用于理科而不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为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于体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对话"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运用,古已有之。如孔子、苏格拉底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乱世,苏格拉底生活在社会极盛将衰的转变期,两人的际遇不同,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话式教育这一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产婆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1.“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  相似文献   

10.
对话(Dialongue)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论是哪一种对话,都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苏格拉底对话”是辩证法对话,它认为真理产生于寻求真理的人们的对话中。作为智者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把深奥的人生哲理大众化,是“助产术”式的。“梅尼普讽刺”在传承“苏格拉底对话”的同时将它做了民间还原,其言谈或创作方式更加世俗化;它以戏拟现实为手法展现的“非圣无法”、“疾虚妄”的喜剧性,显示其对话的文学性特征。从“苏格拉底对话”至“梅尼普讽刺”,对话性经历了从初期辩证法的实践对话到文学性喜剧式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孙贞锴 《山东教育》2013,(11):34-35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阅读就是对话"的教学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多年来大家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这一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案例,谈谈对这一教学理念的一些零星的、不成熟的尝试和总结。一、注重整体架构,明晰探究方向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关键抓手在于"问题"。此中"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阅读对话下的"问题导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这里,我以优化"整体性问题"设计略作管窥,所谓"整体性问题"就是统摄某一课题教学全程的问题或话题,是课堂中的主问题,这类问题应当直切文本血脉,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地激活了课堂的“能量”。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巾。如何开展“多元对话式”教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下去?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既能融入文本、体验角色,又能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义本之上审视文本、作者、作品人物,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与多种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佛莱雷"对话"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言语"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沟通。现实中,有的教师却将言语上的问答视为"对话"的本义。对此,我提出以下的思考。一、当下课堂对话的失真现象1.唯书本,不闻生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与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思想都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二者都强调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觉醒。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强调智慧和美德;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目的就是成佛,即成为明悟宇宙人生"中道"本体的觉者,强调体验、超越、悟性。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方法的根基是认识论的;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既是方法性的,也是本体性的。  相似文献   

16.
对话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文化教育学派所宣扬的"批判—交往教学"主张.该学派认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观下,由于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地位,受教育者则成为知识的"容器",因而造成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关系被割裂、扭曲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此,他们提出"用对话式交往关系取代独白式是我们合理的选择".[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民主教育难以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话在教育中的缺席,这更引发了人们对对话精神的关注与重视.事实上,对话思想古已有之.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并认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方式即为对话式教学.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发三隅反,则不复也","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反映的也正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精神.因此,对话不只是一种交往形式,它不仅是达到认知结果的一种技巧与方法,而且更意味着一种精神,即在关注他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和目标,并尊重他人的意愿的基础上,参与双方分享、交流.它意味着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灵感碰撞、智慧萌发与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大学生思想问题主要是观念层面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对于两类问题的处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思想咨商"是以"解惑、去苦"为目的,以对话为根本路径,采用的方法是"认知颖悟"法,对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消除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症结"有一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提出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当今的教育教学,无不体现一个"新"字。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旧有的观念,转变旧有的行为,打破旧有的模式,运用新的思维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校长,抓教学,就必须以引领教师成长为重点。抓教学,不等于一日三巡,看有没有坐着上课的教师,看有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正确的提问为途径,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发现真理.在东方,孔子提倡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即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堂对话交流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本文谈谈对课堂中的师生对话一些认识和思考.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对话的前提"教学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对话"内涵的不理解,导致一些无效的对话.本文从课堂对话的现状谈起,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建议."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对话就一直成为人们探索与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