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和平"的价值在世界领域的不断提升,"和平文化"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作为具体文化样态的和平文化总是不断地嬗变着。通过对芷江和平文化历史化开掘、现代化阐释与全球化整合融通研究,既可以在理论意义上透析其变迁逻辑与嬗变过程,又可以在实际意义上促进和谐小镇建设。  相似文献   

2.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相似文献   

3.
经调查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平文化形象不突出、品牌知名度不高,景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根据和平文化主导原则、体验性原则、市场导向等原则,结合芷江的资源特色从陈列展示型旅游产品、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节事娱乐型旅游产品、和平特色旅游商品等方面提出芷江和平旅游产品开发措施,希望能促进芷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芷江有着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芷江和平文化反对战争,拒绝暴力,倡导和平发展进步,致力于和平和谐和睦。当前,以芷江和平文化为纽带开展国共两党交流,非常必要,十分可行,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分析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缘起,指出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述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量众多、类型广泛的高品质抗战文化遗产是芷江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价值的资源。现阶段,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喜忧参半。我们可从和平文化的视角,制定切实可行的芷江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仁”和“礼”是中华民族传统和平文化的核心内容,“仁”是传统和平文化的思想基础,“礼”是实现和平的桥梁。这种以“仁”、“礼”为核心内容的和平文化在芷江受降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了对日受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和平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精神文化形态,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突出,意义十分重大,为我们推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芷江和平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证史性、丰富性、珍贵性、翔实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它突显了人们不畏艰难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世界人民共同抗敌的国际友谊,说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转折等现实价值,是新时期值得发掘和打造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芷江曾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抗战文化潮: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报纸有力宣传抗日,教育事业关注抗战,教会救死扶伤;大量独特、珍贵的抗战遗迹、文物、史料和勇于牺牲、团结协作、宽大包容的芷江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用血和泪为我们积攒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芷江抗战文化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形成了一批以"芷江受降"为核心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望再创研究佳绩。  相似文献   

11.
和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芷江和平文化源远流长,侗民族的基因传承了和平文化,抗战受降的历史孕育了和平文化,现实发展的需要催生了和平文化。深入开展和平文化研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和平文化体系,不但能够为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提供理论支撑,丰富节会的文化内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芷江和平文化理论的转化运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从朝美的《框架协议》到朝核危机的爆发已有五年,六方会谈四次成功地举行为朝核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朝鲜和平进程又现曙光。从六方会谈的由来、四次六方会谈的成果剖析来探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以及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域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发展特点及优势,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其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计算机网络应用邑经全面普及.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形势下,从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特点分析,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