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后勤"小机关、多实体"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产生了“小、机关多实体”、“小机关、大实体”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化改革模式。本文通过对“小机关、多实体”改革模式运转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小机关、多实体”改革模式的机构设置原则及职能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体制,采用了“小机关”和“大实体”或“多实体”的模式。不少学校在小机关、大实体或多实体的模式形成后,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后勤社会化改革造成了某种消极影响。笔者现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高校都按照“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的运行模式,组建了代表学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如后勤管理处、后勤管理办公室),把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几个或多个经济实体(如中心、集团)。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服务实体就很难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本文拟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小机关如何管理实体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化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模式通常有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模式,托管模式和区域性后勤集团模式等三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坚持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服务高校、经济效益兼顾、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院校主导、整体推进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定位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化的管理模式与适应机制问题以及社会化的具体进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是;小机关+多实体+企业化+大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数院校逐步形成了小机关多实体的体制模式。这标志着后勤工作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但这只是后勤社会化的开端,继之要通过后勤服务的商品化、企业化、产业化而最终实现社会化的目标。在目前阶段,对社会化的推进还要靠行政手段,需要一定的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除了各级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外,小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小机关是和多实体同时产生的。随着后勤的不断改革。实体不断建立,行政管理机关相对减少,形成了所谓的“小机关”。小机关是实体不断分离形成的,分离后的小机关摆脱了事  相似文献   

7.
经历20多年高校后勤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导方向。90年代以来,高校积极进行后勤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突破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的小而全、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管理体制,普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探索“小机关、大实体、多实体”等后勤社会化模式,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校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如上海,政府组建高校后勤集团,形成规模效益,迅速幅射全市高校。这些有效探索,增强了人们对后勤社会化发展的信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总体上,高校后勤社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观念仍然…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上,采用了“小机关”和“大实体”的方式,通过“小机关”和“大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逐渐完成后勤实体向社会的融合,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奠定基础。不管是“小机关”还是“大实体”,在转轨变形期间,都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都有一个如何确定自身的位置,明确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目前高校后勤保障的模式按管理体制分主要有"小机关,无实体"模式、"无机关,大实体"模式、"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等等。其中"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在全国高校中占绝大多数,这种模式优点突出:甲乙双方齐全,既有代表学校的小机关作为甲方(学校承担工资福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服务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这一奋斗目标已确定。自从92年以来,很多高校后勤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实行了“一体两制”和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但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从其内在的机制分析,基本上还是围绕“放权、让利、减税”来进行。这种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改革,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正在向“两权分离”的模式发展,而且将成为改革的主流方向。无论是“小机关,大实体”,还是“小机关,多实体”,抑或是由政府主导的“上海模式”,都是属于“两权分离”的体制形式。这是高校后勤向  相似文献   

12.
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的背景及取得的成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当时实施"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改革,改革是小范围、局部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模式落后、社会化改革滞后、负担沉重的状况,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大多数高校在机构重组过程中, 将后勤系统整体剥离,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运行模式,组成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习惯上称之为“甲方”,而把大多数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各种后勤经济实体,习惯上统称为“乙方”。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这种甲、乙方关系,已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实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最后目标达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在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从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后勤与学校在编制上逐步脱钩,实现社会化;如何实现由“福利型”服务向有偿、经营型服务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如何保证稳定、合理地减轻师生员工的负担,则是问题的关键。湛江师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目前在校学生有4000多人,教职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具有社会第三产业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后勤改革提供了必要和可能。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管理体制应是“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运行机制应是“准企业化”,改革的方法应是“小步快走”,同时要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服务育人的意识,强化对后勤的投入意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后勤部门在后勤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北大特点和实际情况的道路。1.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认识是这样的:从总体来讲,高校后勤服务将彻底转变过去的“供给制”、“福利型”性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市场型”模式转变。具体讲:从管理体制上逐步向“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转变;从运作方法上向企业化管理转变;从发展方向上向社会化转变。必须明确的是,转变的主体并非后勤工作的全部,因为高校后勤工作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一)观念创新。陕西高校后勤改革起步较早,80年代初不少高校推行了“小机关、多实体”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近几年来,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的福利型后勤观念,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化开放的服务型后勤新观念,按照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走“政府统筹规划、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目前高校后勤深化改革总的趋势是比较好的,在管理体制上向“小机关,多实体”转变,在运行机制上向企业化管理过渡,其发展方向都在朝社会化方向迈进。目前,高校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高校后勤改革,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证明了社会化方向的正确性。然而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从传统的事业性、福利性向“小机关,大实体,多实体”经营型、企业型转变;二是“双重效应”提高的方式。即从行政指令式管理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与思想、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推进高校后勤实现“事企分开化,产权多元化,分配效率化,管理科学化”进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随着新机制的建立,有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高校后勤分成两块,即小机关、多实体或大实体,小机关与实体的关系是甲乙方关系。随着这种关系的变化,党组织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后勤党组织与行政一起转为实体,党务工作人员属于乙方。有的学校后勤行政从学校规范分离了,但党务工作人员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