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9)
[新题亮相]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的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2.
拥有自我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也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的技能型人才。而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途径之一。在工作室技术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该树立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树立可以成为指引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力。自我超越的精神树立需要有适合这种精神存在的工作室氛围,以及一支拥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的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与"自我革命"相关的词汇陆续出现,这些词汇蕴含着一种自我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与自我革命精神有一定的联系。井冈山精神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内涵。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内涵,都体现了自我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今日的教育,我们总感觉缺失了一种最珍贵、最具灵魂、最有价值的品性,这就是"自我精神"。这一"自我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学校没有了生机,教师没有了活力,学生没有了灵性。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致命内伤。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和否认"自我"的存在,作为主体"自我"的人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发展着的存在者。但作为主体"自我"的人却对自身的有限性是不满的,因此人永远不断地打破着这种有限性。但是当作为主体"自我"的人突破一种限制时,却又陷入了一种新的限制当中,所以作为主体"自我"的人永远是在途中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8.
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自我意识问题;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发展完善中自我意识的作用。在前一问题中,阐明了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方面的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之间复杂、深刻的关系,自我意识在人类适应活动中的巨大意义,并对各种歪曲和贬低自我意识作用的思想错误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后一问题中,对自我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从被动自我到主动自我的发展过程以及自我意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转化,尤其是精神自我中的主动自我和被动自我之间的协调和转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女作家苔丝·斯拉辛格写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作品主人公青年作家伯特伦姆仍属一个病态异化的现代人形象,他对创作灵感的苦寻过程恰是作家与真实自我靠近融合的过程。但在身处个人与社会、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分裂的现代性氛围中,作家自我发现的瞬间却正是自我崩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哲学的必然之路和光荣使命。从古希腊开始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对自我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现代人对认识自我却显得较为冷漠。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是哲学的使命和责无旁贷的任务,认识自我是人类延续存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是在破除旧思想、批判旧制度、指导新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否定自我、发展自我的理性精神和理论品质。从方法论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能为当代中国的理论建设提供批判性的理论立场、发展性的理论视野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能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转型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提供方法论指导,所以应当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自我论,作为主体性哲学的一种构设,肇始于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从笛卡尔、洛克到康德,作为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奠基者,他们同样确信,一切知识,一切真理必须以自我为根据,从自我出发,但是关于"自我"本身是什么却成了争讼不一的难题,因此也无法免除自己与生俱来的虚幻色彩。它要么被时间的流变所肢解,被经验有限性所分裂而一再丧失了自身的同一性;要么在保持了最为自洽的形式同一性的同时,被抽干了自己所有的经验内容,作为一个无实在性的形式条件,只留下一具"自我"的空壳。然而,现代早期思想家对"自我"的寻求和论证,无论如何都带着它们自身的成就与缺憾,开辟了一个时代主流的精神路向,并使日后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我批判精神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需要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无论是当今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亦或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客观需求,都凸显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不可或缺,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重塑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举措包括:理性认识和处理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对高深知识的理性探究;维护大学自治,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尊重大学教师作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生发展中存在着“没有自我”的问题,“没有自我”本质上是没有真实自我,是一种虚假自我。拥有虚假自我的个体仿佛戴着“面具”在生活,极大地影响个体的健康自我成长。与虚假自我相对应的是真实自我,真实自我是健康自我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健康自我首先要让孩子拥有展示真实自我的能力,而自发性是真实自我以及健康自我的核心力量,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非线性教学和非标准答案等保护学生的自发性,创设可以表达真实想法、呵护学生自发性的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表现自我”的文艺思想,虽然接受了古代和外国的影响,但却不是盲目照搬,而是结合创作实践做出了自己的理论阐释。他继承了公安派的主张,却没有那么散漫不拘;借鉴了英国随笔的创作主张,却又具有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朱自清“表现自我”这一文艺思想的孕育与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背景,是时代发展和文学自身变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写作与自我     
文章是自我的表现,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可是,现在许多人在文章里却丧失了自我。内容雷同、千人一面已成当下作文的顽疾。一次写《珍贵的礼物》,唯有一篇令我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活出自我     
正2013年11月15日晴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即使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题记彩虹发之于阳光,却截然不同于阳光。这是为什么?因为彩虹活出了自我。光还是那束光,却不同于那束光。阳光是普遍存在的,而彩虹却是不常出现的。直接来说,是折射,因为折射阳光活出了自我。也许是人们的心理在作怪,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别家的好;在我们的眼中,还是别人优秀。久而久  相似文献   

18.
自我革命是党在新时代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以刀刃向内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必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逻辑向度。从出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和精神的反映,自我革命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与解答;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引领、精神动力、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成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理论支撑与解答;从实践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对真理理想的坚守、初心使命的践行、斗争精神的弘扬以及党和人民的忠诚为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9.
自我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品格,具有科学性、开放性、革命性等特征。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践行和发展。在对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基本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体,以认知过程为主体。新课程改革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新课程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让学生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恰当的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