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中,more than和less than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也较为复杂。笔者在此将其分别归类,以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处理”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也是一个意义模糊的词,其用法也较具模糊性,但是它在英语里的对应词却是极其精确的。因此,在翻译“处理”这个词时,我们要根据其所处语境,根据这个词所搭配的对象,做出相应的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吴章玲 《考试周刊》2009,(17):47-4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不折腾"一词,引起了翻译界的大讨论。本文搜集了各种译法,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赞同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buzheteng",使其成为英语词汇中的专有名词,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4.
徐蓉 《双语学习》2007,(11M):177-178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有一组以“要”字为构词核心的词,常称为“要”类词。本文对动词“要”,助动词“要/不要”,连词“只要/要是”及与“要”字相关的名词,形容词等进行认知角度的研究,并对不同词性的“要”的不同语义的译法进行了对比和归纳。从语义和翻译两个方面对“要”类词进行分析论述,讨论了语义语境,所接成分和词性差别对“要”的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字句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致使意义的典型句式,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也出现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使用频率很高。分析\"使\"字句的英译,不仅是语言本体研究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我们克服日常表达中的中式英语。而且,\"使\"字句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研究其翻译策略,对于提高各类外宣文本的英译质量和对外传播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语境和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研究新词\"吃货\"的语用价值及其英译。思考探索\"吃货\"英译的合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邓亚丹 《海外英语》2014,(20):185-186
新词是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它们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考虑新词的特征,在英译时应尽量在目标语找到对应词,如果汉英联想意义不一致时,为了更好的传达文化内涵,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或意译。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中表示“多”的词有many/much,a lot of/lots of,a number of, some/any等。表示“少”的词有few,little,afew,a little,a bit,a bit of等。它们的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冰  郭放 《考试周刊》2011,(15):20-21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世界上掀起一股新的中国文化热潮,中国古典哲学典籍的价值也再次被发觉。但这些典籍的传播仍然面临着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在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尝试,力图找到最佳的翻译。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颇具影响力,他把"道"翻译成"the Way"。但是二者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1.A.They are not a little worried.他们很焦急。 B.They are not a bit worried.他们一点也不焦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中数字"万""千"频频出现,将磅礴气势,豪情万丈推向极致,而如何将这种虚化意象在英译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取毛泽东诗词英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数字"万""千"的翻译策略,以期再现原诗数字所体现的磅礴气势与美学意趣。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新词层出不穷,备受重视。本文在讨论汉语新词"控"的词义演变及其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新词"控"的英译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当今社会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农民”一词英译,社会进步、国家壮大、社会形势及国情的变化也带来了翻译上的一些变化。本文对“农民”一词的英译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农民一词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总结,指出其英译也应与时俱进,给“农民”一词以最贴切且有中国特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吕磊 《考试周刊》2011,(26):39-40
本文首先从新闻、方言、实用、文学等文体中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特点,认为"都"主要有加强语气、强调立场等虚词功能。在分析"都"表述语具体语境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翻译策略,认为为了传达源语的功能,在不同情况下,需采取直译、意译、零翻译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国大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媒体新义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媒体关于\"中国大妈\"的译名,提出网络热词英译时必须考虑其特殊的文化含义,尤其要考虑两种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差异,最后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对\"中国大妈\"进行英译,以期消除文化交流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校名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其英译是否得体,而翻译的得体,又是对大学教育发展最好的诠释。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大学校名英译中的实际现象寻找最佳方法原则,使中国大学校名的英译适当得体,即名正言顺,更好的发展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花儿”的翻译研究相对薄弱。有关“花儿”翻译作品及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民族志诗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如何记录与翻译土著民族口头诗歌以保留或还原特有的诗歌性、表演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花儿”这种典型的口头诗歌的记录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现有“花儿”的英译中,译者基本没有传译含蕴于歌词中的诗性与音乐性。由此出发,本研究采取民族志诗学理论视角,在“河州花儿”的英译中最大限度再现含蕴其中的诗性与音乐性,旨在为西北民歌英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一期的“Careful”中我们重点讲解了双译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尤其是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字面歧义,在本期中,我们以英译为重点,以生动贴切的句子来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容易出现的“小陷阱”。希望读者将两期对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说“小”     
“小”,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字,但仔细探究一下,也有不少的可说之处。首先,“小”这个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下面甲骨文中的“小”这个字,好像是三个细小的点,是不是古人就用这些小的点来表示“小”呢?不完全如此,在《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