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良性校园风气的核心,是保障学生构建法治思维的动力,是促进校园和谐氛围的基础,更是为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理念和法治执行力人才的主要力量。校长作为依法治校的管理者、决策者以及领导者,其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中处于塑造者、推动者以及反思者的地位。校长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中的正确定位,能够有效推进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速度、建设力度以及建设深度,由此促使校园法治文化对教育事业的全面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解决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进法治建设。尽管中国法治进程步履维艰,似陷困境,但对比西方法治路,认清中国法治之关键,中国法治之路必定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4.
法治政府是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破除人治思维的必然选择。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要采取多种举措,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要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权力运行的阳光透明;完善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加强法治教育使领导干部树立法治理念。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有效遏制腐败以及全面深化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我国自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稳步推进,领导干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如何切实加快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文化 ,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文化条件 ;同时 ,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中国法治的启动方式采取政府强行推动与社会双轨驱动法治的模式。中国法治实现的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特征,建设法治国家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法治国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法治国家起基础性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由此孕育出了民主政治、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性主义的化,这些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化条件;同时,法治还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比较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化条件,我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不可预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以法治理念贯彻全局的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是在曲折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坎坷,追本溯源,本文将从法治的基本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法治政府的原则,以此为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错位.要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就必须对政府错位进行纠正,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使政府在国企改革中发挥其应有的、合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中国"这一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的提出,切合当下中国推进法治的要求,体现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的丰富与深化。而邓小平法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不仅为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了框架、轮廓,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也指明了我国法治社会的未来走向,对法治中国的实现具有指导和传承作用。结合邓小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法治中国的研究,对于推进法治理论发展、促进法治战略共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浪潮、中国加入WTO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得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角色定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正处在向法治政府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法不仅起源于这个过程的起点,而且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主动力。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折射了行政法的运演过程,法治政府的逻辑外现有有限政府、理性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中国古代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行政管理层面,完全没有法治政府的价值趋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及法律行为,并注重体现法的价值追求及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与人治相对立而存在的优秀法律文化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契合人类法治文化共性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框架内,普及法治文化观念、完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保障、多层面的法治载体建设,从而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沉淀为社会成员的法治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及其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能否实现及达到何种程度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尚存在认识不够、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未来,应着力构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体制、机制,营造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问题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对大学进行宏观调控的新向度--以治理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一直处在变革状态。人们开始用西方治理理论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政府的功能和作用,试图设计出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以此来回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挑战。面对政府新的角色定位,必然引发出政府对大学进行宏观调控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将其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开放大学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借助国家开放大学试点探索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厘清开放大学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间关系的基础上,探寻开放大学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思考其如何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多元角色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