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登信 《武当》2006,(7):18-20
太极拳推手是提高技击功能和验证内力强弱,或者说是懂劲入门之后精益求精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双人对抗性徒手练习方式,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懂劲,是指自己身体的某一点与对手身体的某一点接触的刹那间,就会通过皮肤的“触觉,马上准确判断对手的力量大小及虚实、方  相似文献   

2.
仰东 《中华武术》2000,(9):33-3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流派。44年前,为了更好地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太极拳,有关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后又相继创编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它们都属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范畴。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套路与简化套路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发展太极拳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练内家拳的人,十分重视练习丹田功。丹田练成,其妙无比,强身健体,技击增功。  相似文献   

4.
徐太平 《精武》2007,(1):26-27
太极打手是太极拳练习技击的方法,不练打手,很难深刻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很难学以致用。“走架(练套路)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处处想像着与敌手对阵,无人若有人,揣摩每招、每式的作用,灵活运用拳架中总结的各种技击方法和动作。本文介绍的这套打法捶法。是笔者综合各派拳法创编的,是太极拳打手的具体打法。其采用的是孙氏太极拳的高桩身法和进必跟、退必随的步法,武氏太极拳的步法在里面也有所体现,全套打完共击拳230多次,使太极拳能打、善打、敢打,并能适应散打、搏击运动。动作以刚为主,柔为辅,招招既打又防,势势能攻能守,连贯顺畅,节奏分明。速度可快可慢,劲道可大可小,力度可轻可重,动作可柔可刚,因人而宜,灵活采用,呼吸可采取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吸,整个套路让人感到十分新颖、自信、轻松、简单,适合各种人群习练。此套路共有四十八式,可以全套习练,也可以拆出单式习练。下面向大家重点介绍其中的五个捶法。  相似文献   

5.
第十六式劈山势第一动右掌立劈身体微向内右转,扣左脚,松右肩,意想右手背贴地松沉至右胯外侧,掌心向上,同时左掌横移至左太阳穴上方。目视西南方,意念在右手背(图75)。右臂划弧向上环绕上举过头,转向身前(西南方),立掌向下发劲猛劈在右膝上方,右脚随之向西南方趟  相似文献   

6.
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而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武术套路中渗入了很多非技击性因素,比如健身、修身、观赏、娱乐等。为什么武术套路会集多种非技击性价值因素于一身,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试图以太极拳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来研究阐述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性因素是如何渗入并影响武术领域的。  相似文献   

7.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旨在适应竞赛要求和推向世界。在该竞赛套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拳架差异较大,学员对此困惑。文章从杨式太极拳演变特点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发展,现代竞技武术太极拳套路的难度加大,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的要求也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会影响到太极拳作为表演类项目原有的丰富和多样性。因此,太极拳套路创编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太极拳创编水平的高低以及太极拳套路创编的本质特征和太极拳套路创编的依据和原则是发展太极拳的根源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极拳桩功的站桩、行桩、化桩的技击价值的研究,充分体现太极拳桩功的作用与技击价值,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锻炼依据,提高练习兴趣,让太极拳充分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0.
赵幼斌 《武当》2005,(5):16-17
杨式太极拳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经过历代太极拳家们的研传,给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拳架练法,很是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经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同一套路,看起来许多拳家打得不大一样,究竟谁对谁不对?杨家拳有几种套路打法。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长,有的短?究竟哪个是传统的,哪些是正宗的?针对这类问题,我想融合一些专家的意见,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看法: 一是问题不能这样问,"谁正宗谁不正宗,谁对谁不对"。应当说天下太极都一样,都同出一派,都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武当》2005,(12):22-22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太极拳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家拳”的由来。“敷者,运气于己身……。盖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高探马第一动两掌虚合左掌以小指引导向下收撤,掌心翻转向上,到上腹前止,小臂要平,指尖朝右。右勾松开变掌,屈臂至右耳旁微微下沉,指尖向左,两掌虚对,同时微左转,长腰立身,左脚微收,脚尖虚着地成虚步。重心集于右脚,面向正东,目平远  相似文献   

13.
周莉  周之华  马永涛 《体育科学》2004,24(10):71-72
通过对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练习者进行遥测心率,对其完成一套动作后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练习孙式太极拳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使人的身心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众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刘登信 《武当》2005,(3):4-6
本刊于2004年11期刊登了《邯郸太极又一家》一文,报道了我社近两年来的挖整重点--顾式太极拳,并介绍了它的源流及风格特点。文章刊登后,受到读者热忱欢迎。为了满足大家进一步的渴求,今特辟版面连续介绍顾式太极拳功理功法,以飨读者。顾式太极拳功法计有七节108式,加上起式和收式,共有110式,该拳式式相扣,内涵缜密,结构紧凑,一气贯通。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马虹 《精武》2007,(1):28-28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成也。”所以养生功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  相似文献   

17.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有意注意对太极拳教学的影响,分析了套路的记忆过程是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大脑记忆过程的循环表现,提出了提高套路记忆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鄢武 《中华武术》2000,(9):51-51
套路练习是习武人最基本的练习方法.是根据习武者功力程度的需求,把该拳种的许多单个的徒手或器械的攻防动作连贯起来练习。只有经过千百次的套路练习.才能达到“拳不离手”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20.
段何辉 《精武》2004,(1):40-41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