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席晓艳 《陕西教育》2010,(3):86-86,88
柳永和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本文主要论述二者在词创作方面的不同之处,以便深入地了解他们词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历来对柳永词的身体现象研究尚停留在表层的艳词视野上,或以女性身体所涵盖的情感为焦点,忽视了身体在柳永词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的丰富性。本文的研究拟从词体的叙事性出发,正视身体在叙事内容中的主导作用,结合现代身体叙事理论的观点,所研究范畴超越纯粹的女性身体单一的维度,既从显现的在场身体,又从词人作为主体参与行为活动,塑造自我形象或以我表现活动的隐性角度,探究多重身体对象的书写类型及身体叙事的表现功能(如场景构建、视角展现和时空结构排列等方面),以求解读身体叙事对柳词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周邦彦词中的叙事因素加以探讨。论述了周词如何利用叙事的方法来展开词中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曲折多变的叙事结构。进一步总结了周邦彦词中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宋词夜意象约出现8千多次,隐含在其中的审美精神因词人创作倾向不同而各显风姿,柳永夜意词表现出传奇小说精神,周邦彦意象词中灌注了苦恋意识,苏轼喜欢作月夜意象词,吴英则偏重于朦胧夜意象的营构。  相似文献   

6.
宋词婉约派词风总的发展倾向是由俗到雅,柳永,周邦彦,姜夔三位大词人分别以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表情方式切入,对比分析了北宋初词人柳永与北宋末词人周邦彦二人词作不同的特点:柳词侧重于实说,直陈其事,直言其情,抒发具有震动感的一己之情怀。周词在柳词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变革,更多的是托物寄兴,体物缘情,笔致委婉,寄托遥深,让人感到里面有一种深远杳渺、难以指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作善于抒情,除了擅长铺叙、白描等手法的运用,还将细节描写、写景、曲笔、对比、摹拟、双关、用典等手法,天衣无缝地揉进了其词作,使其抒情笔法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何俊梅 《课外阅读》2011,(2):196-196
词是一种长于抒情的“心绪”文学,柳永、周邦彦分别以其独特的审美影响了宋代词风。  相似文献   

10.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本文试从真诚含蓄的抒情、传统唯美的叙事,及宇宙凝重的哲理三方面探讨冯至诗歌抒情、叙事、哲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12.
自王国维在其《清真先生遗事》中谓周邦彦在《汴都赋》中“颇颂新法”之后,当代学者即以“清流”目周邦彦,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周邦彦是“新党代表人物”,受到蔡京集团的排挤倾轧。实则周邦彦为蔡京集团成员,所谓“流落十年”乃宋代官制及邦彦为母守丧所使然,与新旧党争无任何关系。周邦彦既为蔡京祝寿,又呼范纯粹为“奸臣”,是其投向蔡京集团的政治信风。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小令入手,讨论了周邦彦词作中几个特点,如抒情形象、取事用典、结构艺术、以及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等,总结了周邦彦在小令创作方面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周邦彦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而其他文学作品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对周邦彦的诗文从内容题材、艺术风格、思想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全面了解、评价周邦彦的生平、思想以及创作。  相似文献   

15.
一般文学史多从艺术角度对周邦彦作词史上“集大成者”的简单定义,本文通过对周邦彦词作题材、情调与语言的考察,认为在宋词通俗化的道路上,周邦彦是一位代表性的人物。进而从市民意识的更新、文学式样的创造、雅文人的心理三方面探求了时代对清真词通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邦彦是词史上结北开南的人物,他的词浑厚凝重,耐人寻味。周词中常借助于“酒”来渲染气氛、表情达意,本文试图从文人、倦客、词者等三种身份认同角度来分析周邦彦何以对酒如此厚爱,并以此来解读周邦彦词的韵味所在。  相似文献   

17.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70-73,82
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既有对先前词人词艺的传承,又自有艺术的创新:把羁旅行役词与相思别离交织,与咏物相结合,与怀古相融;不仅情景交融,而且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于一炉,采用点染勾勒、时空交错的手法,使词作曲折回环,腾挪跌宕。周将羁旅行役词推上艺术峰巅,使之成为词史上羁旅行役词的关键词人和集大成作家。  相似文献   

18.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相似文献   

19.
王湘华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30-32,55
周邦彦《黄鹂绕碧树》、《解语花·元宵》二词,在不同词籍中,其词语、句法略有差异,譬如前者称“酒”有“榴花”、“流霞”之别,后者首三句为“四四五”或“四四六”句式。行文试对此辨正,认为当以“流霞”和“四四六”句式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