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数学教师.我寻找着“优效”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交流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开放”、让学生“放开”,如何让课堂“低耗高效和优效”,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充满情趣”,是多少教学人一直在渴望、追寻的教学“本真”。  相似文献   

4.
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形象而生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火正在全国熊熊燎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的共同认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成为主要抓手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体“火”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特别是在提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时代,如何正确“重视引导学生相互修改”,充分发挥评讲的作用,提高作文评讲的实效,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处理信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苏 《大学时代》2006,(11):191-192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过程,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从《读者》上经常看到关于“感恩”的文章。甚至有“感恩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的话,很有触动。联想到学生写妈妈找不到题材,对于妈妈身上的闪光点习以为常,进而不自觉地漠视,觉得让孩子们心存感激,学会欣赏很有必要。于是结合本单元“我爱我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进行了一番构思,让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感激、学会爱、学会写真情作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培养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动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重要。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动笔的好习惯,不断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让学生乐于写作,会写作。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顽疾”之一。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失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剂良方。一、学会观察,才能有“新”可“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写作时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毫无“新”意可“创”。久而久之,学生厌恶写作之情渐起,写作水平也就无从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觉得有“新”可“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时的…  相似文献   

12.
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草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我们要赏识孩子,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爱写、乐写。  相似文献   

13.
王正勇 《考试周刊》2012,(84):76-76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就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教学的一条必要途径,“放”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敢于标新,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放”了就要“收”,“收”得要适时、自然,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文本是学生对生活自身感受的表达,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但是,在现实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内容单一,感情死板。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让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下半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浙江省各学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其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就是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既然如此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自觉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赵兰华 《现代语文》2014,(10):148-149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悟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微写作”,一方面要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最全面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捕捉写作灵感,积累快速写作的经验。加大对“微写作”的教学探究与实践,探究“微写作”的教学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可持性学习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习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享受写作的快乐。一、题目:力求开放习作“提倡自主拟题”,范围要宽泛,要求要灵活,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学生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内容写。有时勉强找到可写的内容.也是印象不深.思路不清.写不出新意。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在交给学生作文题目或写作范围后.就迫不急待地引导学生如何写。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落实在一个“写”上.却忽略了学生说作文的过程。我们知道。语言表达是文字表达的基础.先让学生说.才能挖掘出更深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在文字表达过程中体现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