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连带责任指两个以上的债务人共负同一债务并对该债务负全部清偿责任的法律制度,它主要发生在代理、合同、保证、合伙、联营、婚姻、隶属、承包、雇佣和共同侵权等民事法律关系中。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1.从理论上来看,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首先,高校具有法人地位,学生享有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学生的民事主体资格并不因其进入高校而被融于高校的法律人格中导致丧失。高校与学生在法律地位上是彼此独立、法律人格平等的民事主体,这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大学生在法律人格上地位平等,权利内容上是受教育权与教育管理权的对等,学校与大学生相互选择意思表示一致,因此,两者法律关系本质上是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一种教育服务,这种教育服务不仅仅是高校与学生的利益关系,还涉及到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因而需要国家公权力的干预,形成具有公法特点的特别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法对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区分抽象的民事法律关系和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二分法是确定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还是物质社会关系的有效分析工具.基于二分法厘清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关系和谐与否至关重要.就劳动关系存在的缺陷及相应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完善和规制我国劳动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规则,而民事法律关系是市民社会现实的反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方法论。一部民法典说到底就是在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我们学习民法应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7.
辨析学界关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观点,将“劳动活动”、“劳动行为”和“劳动条件”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理论上都存在片面性。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真正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配置中。劳动力应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并有其自身的特点,确立这一观点有助于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劳动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得我国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与保护方面日益法制化,但是劳动关系仍然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状况。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和保护突显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纳入调整范围,然而仍有大量的非典型劳动关系游走在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因而如何在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下保障这一部分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从属性"为基准,判断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性质,进而界定"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特征,提出分层次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解决非典型劳动关系劳动者劳动权保障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发展源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后,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主体和内容进行了再解析,并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转型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日显突出。我国现行的聘任制背景下,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不是单纯的劳动合同聘用关系,而是具有契约自由色彩和公共利益优先色彩的行政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应当如何依法制定,才具有法律效力,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关系,是我国劳动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作为来自社会生活本身的产物,民事法益包含民事社会生活利益和民事法律应保护性两个要素。民事法益具有仅得民事法律消极或间接保护的天生弱性,使得民事法益游离于民事权利体系之外,难以得到民事法律的"眷顾"。加强民事法益的保护正是为了克服民事法益自身这一与生俱来的弱性。以民事法益之属性为切入点,探求民事法益保护之蹊径,正是民事法益属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收益、保证雇佣工人的应得收益,规范双方的行为,促使双方平等友好的合作,将会推进私营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究竟是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有从理论上澄清这种模糊的认识,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法律纠纷,本文从学校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教师聘任制的推行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学校的特别权力受到限制的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劳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通过培养和组织吸纳劳动力而发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劳动素质高,劳动结构合理,社会经济发展就快,反之,社会经济发展就慢。因此,要协调好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主要有三种:企业内部调节机制、第三方仲裁机制和司法诉讼机制。而后两种方式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法律途径,其裁决或判决均具有强制效力,且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自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对单一机构处理模式和仲裁、诉讼并存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从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且问题频发的”包工头”(即自然人清包人)所引发的一个案例出发,因为法律上缺乏对相关问题的定性并由此造成司法实践中处理模式的莫衷一是.针对司法实践中比较为普遍的把之作为民事案件并从自然人清包人作为雇主的身份来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这一做法,而笔者从民法和劳动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然人清包人非雇主”这一结论并对相关案例的处理提出了采用事实劳动关系的说法,从工伤角度出发从而追究相关用人单位的责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并且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