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糕     
<正>梅花糕是江南著名的风味特色小吃,盛行于大江南北,在美食店或街头巷口,随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可在庐江这样一个不小的县城,我已经很久没找见它的踪迹了。第一次遇见梅花糕,"一角书屋"还没有搬迁。那时我喜欢在课余时间租几本书,然后特意绕段路,到庐江中学对面的美食一条街买块梅花糕。卖梅花糕的摊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辆焊接的四轮车,上面有砧板、烤箱和煤炉,一条电线下连接着白色的电插  相似文献   

2.
丢给卖梅花糕的豆豆不听话,惹得外婆不高兴,外婆吓唬她:“再不听话,把你丢了。”豆豆毫不在乎地回答:“把我丢给卖梅花糕的!”(她平时最爱吃梅花糕)  相似文献   

3.
我的奶奶快70岁了,虽然身体很好,牙齿却“下岗”了。硬食嚼不动,软食又多不合口味。因此,奶奶的吃饭问题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一个极难“思考题”。最近,在我家附近的十字街口新来了一个卖梅花糕的老奶奶,奶奶正好喜欢吃梅花糕。早晨,我和爸爸来到十字街口,看到一位60多岁背微驼的老奶奶正在卖梅花糕。“老人家,买梅花糕。”“要几个?”那位老奶奶边伸手拿白纸边问爸爸。“两个。不加枣馅,多少钱?”爸爸接着问。老人一听,停住了手中的夹子,上下打量了爸爸一眼,仿佛在嫌爸爸太小气,怕花毛把的枣钱。“梅花糕能没有枣…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梅花诗的发展历程,梅花从先秦时期注重它的果实即实用功能,发展到魏晋时期对梅花审美功能的发现初露端倪,再到宋朝文人士大夫注重梅的形态内涵即注重梅的品格象征寓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这一审美象征功用的发现是梅花发展史上梅花意象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人士大夫生发出对梅花的喜爱,进而形成独特的文人梅花情结。张道洽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以300余首的梅花诗获封"梅花诗人"。在内容上,题材多样,有岭梅,千叶梅,照水梅,瓶梅,墨梅,寻梅,折梅,嗅梅,仿梅,忆梅;在艺术上,清洁,平和,随意而发真情,但又不免单调,重复。  相似文献   

5.
正家藏一幅陆小曼画的山水,大约是她自己满意的作品,曾在1941年的个展上展出,画的右下角钤了方压角章,印文为"我与梅花有旧盟"。我纳闷,画上无一处梅花影子,干吗盖这章,想必另有隐情。后来才明白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位画家,又名梅寿,而小曼的小名叫小梅,画画也受其母的影响,应该算与梅花有因缘旧盟吧,再说翁瑞午有个影梅书屋,也很难脱得了干系。  相似文献   

6.
大美临海     
<正>曾经慕名到过江浙那些个古镇古城,见惯了小桥人家的水乡模式,慢慢倦了与游人摩肩接踵,好像再无新意。听说繁华的杭州湾附近有一个叫临海的安静小城,其地形地貌丰富多变;人文积淀深不可测;还说那里的地方小吃独冠一方呢。网上一搜,果然名目繁多:梅菜干麦饼、乌饭麻糍、羊脚蹄、梅花糕……哎呀呀,许多东西闻所未闻,让人馋虫乱窜。都说江南最好的季节是阳春三月,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研究》2013,(9):F0002-F0002
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地处梅山,由梅山铁矿企业于1966年创办,原隶属上海宝钢梅山有限公司,2008年归属雨花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科学认读课题联盟实验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南京市平安校园、南京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激发母语学习潜能课题实验基地。梅花文化,引领发展。学校开展“赏梅、咏梅、品梅、探梅、赞梅”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相关课题“品梅识字智韵梅香”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梅花校园文化的设计与研究”获南京市课题立项,学校获得中国(南京)首届梅花精神论坛颁发的“梅花精神奖”。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盛行的时代,梅花的意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今天我们对梅花文化层面上的认识、信念以及梅花的象征意义都是在宋代积淀、成熟、定型的。  相似文献   

9.
梅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梅花了,但那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一种调料品.梅被植于园林中供人观赏,据《西京杂记)所载,大概始于西汉:“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际,赏梅与艺梅蔚然成风.宋代更是历史上赏梅、艺梅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吟咏梅花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载述梅花的专门著作,如范成大《梅谱》、周叙《洛阳花木记》、张功甫《梅品》,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都是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邵小凡 《红蜻蜓》2023,(15):12-17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及梅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坚贞不屈、高雅不凡、刚毅圣洁。对中国人来说,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如此爱梅的原因。一、关于梅的小典故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植物。根据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栽育梅树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述了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朝,人们已将味酸的梅子作为调味品来使用了。人们不仅吃梅果,还赏梅花。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  相似文献   

11.
一树梅开     
万物肃杀的季节,空阔寂寥的旷野里,一棵棵枝丫光秃的树木在寒风中颤抖。是谁踏着铺满积雪的小路前行,只为寻那一树盛开的梅花。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梅花竟是如此地痴迷和陶醉。喜爱梅花,因为你是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勇士。漫天飞舞的飘雪,银装素裹的大地。枝干盘虬的梅铮铮铁骨,托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梅州大地上已昂然生长梅花,其繁盛一直到清代,以致梅州人自称“吾州亦是梅花国”“梅花端的种梅州”.可是到了清末,梅州梅花已经衰败,“城前城后少梅花”“根株拔尽敛英芒”.梅花极具旅游价值,不仅可以欣赏其外在形象美,也可以得到梅花精神和梅文化的滋养.为了开发梅州的梅花,重现当年盛景,将梅州建设为梅花乡,可以将梅州、大庾岭和罗浮山打造成岭南植梅、赏梅、咏梅的“金三角”,以弘扬中华梅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在致力宋代文学研究的同时,多关注古代花卉文化尤其是梅文化的研究,近10多年来,陆续推出了《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等专著,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梅花名胜考》是这方面又一部深耕力作,中华书局2014年5月出版。全书60万字,插图247幅,16开布面精装。  相似文献   

14.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5.
梅花     
我家门前有几株梅花。听爸爸说,这是因为爷爷生前喜欢梅花而栽的。扳着指头算算,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呢!梅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雍容华贵,没有玫瑰那么高贵清雅,没有水仙那么婀娜多姿,更没有玉兰那么洁白如玉,但梅花傲霜斗雪,不居功自傲,拥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品格。梅花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好。粉梅像霞,白梅如雪,绿梅白中隐青……最美的要数朱砂梅了。近看,在那坚硬而又屈曲而上的树干上,缀着一枝枝朱红的花,仿佛一只只红蝴蝶,停在鲜嫩的树枝上休息;乍看,那一株株梅花,一团团,一簇簇,宛如一把把火苗,一直燃烧着,一直耀眼着……  相似文献   

16.
梅花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之所以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梅花被人格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梅文化现象成因两个方面挖掘梅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印象梅花     
其实我真的不喜欢梅花,因为“梅”与“倒楣”的“楣”同音,心理上便有了隔膜。画家朋友说:“画梅是不能画倒枝的,那是绝对的‘倒楣’。”所以市场上是找不到“倒梅”画的,即使是为了好看,取个倒势,最后还是要向上翘起,以求吉利。所以,这些年,我一直不敢买梅花和梅画,更不敢悬挂和摆放这种画。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在致力宋代文学研究的同时,多关注古代花卉文化尤其是梅文化的研究,近10多年来,陆续推出了《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等专著,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梅花名胜考》是这方面又一部深耕力作,中华书局2014年5月出版.全书60万字,插图247幅,16开布面精装.  相似文献   

19.
梅花墙角教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首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枝梅”于“墙角”已显孤立,可这“梅”却不以为意,仍然开放,而且是迎着寒霜开放。它们是多么地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环境和挫折、磨难、打击的形象与精神,不正是诗人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义无反顾地进行“变法”的自我精神和形象的写照么?  相似文献   

20.
顾向阳  冯堂冲 《中国教师》2013,(Z2):142-142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能引领师生在和谐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梅中人结合自身优势,遵循学校发展战略,建设梅花文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营造独特的梅文化校园环境在"梅文化"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我们充分体现了自主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原则。以"梅花"冠名处处显现于梅花中学校园内,梅花便成了校园的标志性植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