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彦 《教学研究》2004,(5):420-424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指出了解和把握学生审美鉴赏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供参考的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审美情思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意义重大。在教学中,应积极贯彻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美感因素,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从细读深研、梳理分析;抓住要素、关注性格;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领悟意蕴、升华人格等四个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思。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在高中音乐课程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在音乐单元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听赏法、情境导入法、探究法、实践歌唱法、编创法实践法、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培养对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培养审美语感能力、树立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四个方面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最为关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语文教学。 一、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1.历史的角度。把人物放任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理解人物性格。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若把其单独地放在一个片段里去理解,那只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感情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享受精神生活、培养情感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进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的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舞蹈欣赏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对大学生的审美塑造发挥着积极的美育功能;是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扬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112-114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审美理想与社会审美理想结合起来,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好的人格,创造美好的未来。本从真、善、美统一的社会审美观;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观和为我所用的艺术审美观以及失谐扭曲的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它对翻译的要求甚高。译者必须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不是说翻译出来就算翻译成功,而是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又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本文旨在讨论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开展古诗词翻译活动,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历史考证与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地加强道德教育是21世纪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因为“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渊源以及内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在现代,德育和美育结合又有着新的诠释,即将审美气氛与育人环境相结合,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交织,加强德育的人文关怀;将审美观念与道德理想相融合,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在历史上持续存在的形式较完整,表现出较稳定的持续性.但由于音乐本身反映现实的间接性及不确定性,促使音乐反映形式发生比较迅速的变化,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较快地失去了自身的现实性,表现出一定的易变性.本文从音乐审美功能角度论述音乐的历史延续性和易变性.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心理学中有关汉字加工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双语学习理论,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日本学生和欧美学生在汉字语言识别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依据错误趋向对汉字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具有形声字和声旁意识,但日本学生对汉字的形音了产结要明显好于欧美学生,二者在汉字语音识别中采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根据其汉字加工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汉字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人物品评与魏晋六朝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对此,前人虽零散提及,偶有论述,但就二者的渊源关系并未做深入的研究。当代学者李泽厚、刘钢纪及徐复观等曾在各自著述中就人物品评的发展渊源,对魏晋六朝美学范畴的催发等有一定涉猎和分析,但并未全面深入探讨人物品评是如何在自身发展中从诸多美学范畴、作家个性与风格探讨、感悟点评及分品列第等批评方式等方面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批评的。为此,对此作出应有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生迅速增长,加上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素质存在差异性。为适应当今社会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求,学校除了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外,还必须努力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6,23(4):1-4,7
先秦两汉诗学相当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阐释接受活动的理论话语建构,它一方面指向功用接受与阐释思想,一方面指向诗歌文本意义的审美价值的接受与阐释思想。本文论述的是后一种接受言美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