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论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有力批判之后,理想性地提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同时,从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来理解,“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实质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理论,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两部巨著中,这点体现尤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追求的最高主题,体现了他对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彰显了社会主义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在今天以人为本社会里,它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尽管《共产党宣言》诞生迄今为止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对其研究大多还局限在科学社会主义范域之内,被看作科学社会主义开创性著作之一。重读《共产党宣言》,深深领悟到《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绝非仅仅如此,它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整体上存在一种逻辑上的承继关系,即《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转向,这种现实转向不应该只包含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经济学转向,同时也应包括直接将理论价值转化为实际革命中介的政治教育转向。  相似文献   

4.
尽管《共产党宣言》诞生迄今为止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对其研究大多还局限在科学社会主义范域之内,被看作科学社会主义开创性著作之一。重读《共产党宣言》,深深领悟到《共产党宣言》的价值绝非仅仅如此,它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整体上存在一种逻辑上的承继关系,即《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转向,这种现实转向不应该只包含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经济学转向,同时也应包括直接将理论价值转化为实际革命中介的政治教育转向。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1):65-70
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曾鲜明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忠实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反本溯源,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以期为国家治理改革和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无疑是一部重要著作。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本文以《共产党宣言》文本为基础,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人本思想提出的背景、《共产党宣言》文本中体现的人本思想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说来,《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初步建构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确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对社会冲突理论进行了深刻地论证,从而使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宣言》是理性的光辉与现实的力量之完美结合的世纪典范。贯穿《宣言》本身的,不仅是其基本理论的科学性质,而且是《宣言》所体现着的著作家个人尤其是著作家个人所代表的那个政治团体的理想和信念。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党纲,《宣言》非常强调现实的力量,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实现在于取得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宣言》的真实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本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态》、《宣言》的解读上,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后是如何应用的,而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俄国,印度,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上。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就是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其真理性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其价值性在于为谋求人类解放的道德性。所以,《共产党宣言》内含着深厚的道德意蕴: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来把握无产阶级的道德立场,是其道德基点;立足资本主义现实,用无情的批判手段来揭露资产阶级伪善的面目,是其道德实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解放,是其道德旨归。在研读《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同时,品味其道德意蕴,对于应对当下的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内驱动力以及价值旨归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在21世纪,基于全球形势,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世界历史理论中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的论述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从国际合作主体责任范围、实现路径、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四个方面推动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人类未来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对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革,如何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作者带着这一问题,重读了《共产党宣言》,感受颇深.根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发的思想,作者从马克思倡导的"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与邓小平强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念;中国既不能再搞"一大二公",也不能搞私有化;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与当代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消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阐述了作者关于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以及如何推进与此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而逐步推进并最终消除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途的理念.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人的个人本质.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并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分析,深刻揭示了人的个性的内在根据、基本内涵和主体性特征,全面论述了个性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具体阐明了个性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必然趋势,从而丰富了其人学理论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实现人及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当前,“包容性增长”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思想认同和深度的实践践行.根本原因在于“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三重境域的深度洽和。即中国故有的“包容性”文化支点、对宏观的世界性发展课题的现实反思、中国发展之于政治社会伦理价值的进一步诉求。总之,基于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现实考量,“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的境遇中有着历史的思想基点、现实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朱熹及其思想理论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予以审视,观照诠释其社会生命智慧的内容与特征,探索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的本源,肯定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文章还指出,他的生命价值理论是创造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创造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创造自我和改造社会的过程,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人类创造的真谛。陶行知对人的发展的强烈关注以及对人民利益的终极思考一直贯穿其创造教育理论价值内涵之中,而这种价值内涵主要是通过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旧教育的批判显现出来的。传统旧教育的异化导致人自身的异化,压抑了人的自由、超越以及自我实现,导致教育成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而不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力量。因此,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价值旨归最终指向了人的自由、超越、自我实现以及为人民服务,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反思当今教育的缺失并重塑教育回归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